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中华英雄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智慧与美丽同行――李方华院士的生活理念

2004年07月30日31
      在人们约定俗成的观念中,自古至今,女性在社会中似乎永远也改变不了“弱者的形象”。当李方华院士捧着奖杯和鲜花从法国载誉而归之后,国内众多媒体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女性科学家如何处理科研与家庭生活,也许几个小细节可以给我们一个有启发性的回答。  ...

钟敬文口述彭湃同志革命传奇

2004年07月28日33
中学教书,教经济学。那时,我是他的同学,但比他晚些,我比他低4班,我也听过他的课。一般老师是坐在凳子上,高高地讲。他不是,他是在草地上坐着,学生们围着他坐着听。当时中学的经济学有正规的教材,他不按照教材讲,而是讲周围的经济现象,是他自己编的。他对同学很好。   后来他被一些人逼下局长位置...

李政道和两种文化

2004年07月11日26
    1946年,20岁的中国青年李政道到了美国芝加哥。他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小康之家,但在内忧外患、风雨如磐的时代,从小学到大学,他一直没有得到完整的教育。当他快上小学时,“一・二八事变”爆发,在日本军国主义的炮火中,地处上海闸北的商务印书馆变成了灰。当他快上中学时,又来了“八・一三...

访科普作家李毓佩教授

2004年07月11日26
    李毓佩,1938年7月生,山东黄县人,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北京科普作协理事。科普作品有《数学科普学》、《数学司令》等50余本,文章600余篇,共约600万字。作品曾荣获“第四届中国图书一等奖”、“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评奖一等奖”等。   数学作为一门古老的科学,本身既...

王元:我心目中的华罗庚

2004年07月11日29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科学院院士王元,花费八、九年的时光,写了一本数学家的传记,这本书就叫《华罗庚》。说到科学家的传记,我们已经见过很多了,但是由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来写的另一位著名数学家的传记,还是头一次见到。说到本书的写作,王元先生不无自信地说:因为只有我,对他尤其是对他的数学工...

珍惜年华 笑对人生――访中国科学院院士肖纪美

2004年07月11日27
      人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有人可能会认为,拥有财富或权力,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便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而我一直认为,只有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才能真正找到人生的价值所在。拜访了著...

知识改变了他的人生――记全国劳动模范、山桥集团高级技师刘之义

2004年07月10日36
      当一名知识型工人!这一朴素而现实的志向,一直激励着刘之义走出技校,踏入企业,向老师傅学习,练就过硬的操作技能;不间断地向专业书籍要知识、要动力;向生产实践学习,用知识和创新改造周围落后的一切。可以说,一个信念,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让刘之义从一名技...

学术带头人的平民路线

2004年07月10日28
      对中国信息科学领域略有了解的人,至少听说过“李国杰”这个名字,而且对他“中国信息技术发展应走平民化道路”的思想多少有所耳闻。从他的思想观点看,他似乎应该是一位在中国本土培养和成长起来的科研人员。但事实上,李国杰在1987年回国前,在美国一直从事智...

白春礼从“战士”到院士的跨越

2004年07月10日30
      关于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曾听人说起许多个小故事。一直以来,总想知道这些故事的可信度有多高。于是,此沙采仿的过程不经意间完成了求证故事真仿的过程......   故事一:   2001年9月,长春东湖宾馆。刚下飞机的中国科学院副院...

得益爱好 充实人生

2004年07月10日31
      1月31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周六,很多人还没有从春节长假的休闲状态中调整过来,当记者冒昧向87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关君蔚打电话要求采访时,他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采访就约在第二天,周日,他仍会在办公室工作,欢迎记者去找他。   大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