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为超越――记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某部技术科科长刘跃平
2004年06月02日49
人物档案:刘跃平生于1969年,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1994年 12月入党,2002年任命为高级工程师、技术科科长。迄今已取得重大科研成果16 项,其中5项成果填补了我军信息技术领域的空白, 获得军队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3次荣立三等功。2000年5...
贺福初:驰骋在“微观世界”
2004年06月02日33
在祖国热土上腾飞 贺福初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土生土长”的中国科学院新一代院士。他 7岁进湖南安乡县一所乡村小学读书,20岁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工程专业,23岁读完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硕士研究生,28岁提前晋升为副研究员,30岁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31岁担任实验血液学研究...
李嘉诚修身秘闻
2004年05月29日33
总在“抢学问” 李嘉诚深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其一生从未放弃对知识的努力追求。“抢学问”这个词就是李嘉诚创造的,非常贴切,非常生动,反映了李氏几十年不屈不挠追求知识、创业致富的艰辛历程。李嘉诚曾撰文阐释了在“抢学问”上的一些理念: 我...
杨振宁记忆中的爱因斯坦和李政道
2004年05月29日29
衰变及俘获,发现这些相互作用与衰变具有非常相似的强度。 李政道1946年秋到芝加哥大学当研究生。我俩早些时候在中国或许见过面,然而,只是到了芝加哥才真正彼此相识。我发现他才华出众,刻苦用功。我们相处得颇投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我长他几岁,又先他几年当研究生,便尽力帮助他。后来,费米做了他的学...
儿子谈母亲吴健雄
2004年05月29日30
4月5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袁家骝博士的骨灰安葬仪式在江苏太仓浏河镇举行。叶落归根,他与其妻子健雄博士合葬在一起。 吴健雄和袁家骝夫妇是世界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家。两人于1942年5月30日在美国结合。 吴健雄被誉为“核子物理的女皇”,是美国研究首颗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中的唯一女性。她...
胡锦涛的为政之道
2004年05月24日44
一、胡锦涛以辅助弱势之态起步 十六大之后,胡锦涛从江泽民手中接过了中共第一棒。江泽民把总书记之职移交胡锦涛时,留下了“三个代表”和“小康社会”重量级的嘱托。 然而,这些事做起来相当艰巨。 摆在新领导集体面前的选择是:着力促进精英发展还是着力扶助弱势改善...
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王永志:发射场上“常胜将军”
2004年05月20日36
国家最高科技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以其权威性和高达5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引起海内外的极大关注。此前,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和金怡濂五位院士已荣膺这项大奖。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最近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
工作效率以一当百――访中科院高能所所长、工程项目总经理陈和生研究员
2004年05月12日30
今年3月12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了中国科学院提出的《关于审批中国科学院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的请求的通知》。该项目(简称BEPCⅡ)整个工程建设时间为5年,总投资预算为6.4亿元人民币。 15年前,我国第一台高能加速...
卢柯――不想当所长的年轻院士
2004年05月12日32
33岁时,卢柯就申报了院士;做什么都比别人早几拍的他说自己并不是“神童” “年轻是一定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并不说明我是什么‘神童’,”卢柯解释说,他们这一代,是“文革”后成长起来的。“文革”耽误了整整一代人,使我国的人才出现了...
黄土之恋――记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刘东生
2004年05月12日29
80岁上下,探索的足迹仍遍布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等“地球三极”;60年潜心研究,被誉为“黄土之父”;平息170多年来的黄土成因之争,建立了250万年来最完整的陆相古气候记录;直至今天,87岁仍然活跃在国际地球环境科学舞台,引领世界黄土研究潮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