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一生为通信技术创新不停歇
2020年05月14日31
武汉武昌南望山脚下的武汉邮科院家属区,一栋上世纪70年代的两层楼房。推开锈迹斑斑的铁门,小院里种满了丝瓜、辣椒等,几只小花猫生活在树藤下,陪伴着赵梓森享受平静的晚年生活。如果不是家中挂满墙的荣誉证书,很难相信眼前这位普通的老人就是“中国光纤之父”。 《科学...
郑皆连:我为祖国架长虹
2020年05月12日38
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载栉风沐雨,70载沧桑巨变,八桂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儿女。他们是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创造者……他们如同一朵朵浪花,激荡在这波澜壮阔的70年里。从今日起,本报开设“我和我的祖国”专栏,派出记者走访全区各行各业的优秀代...
心甘情愿当“煤黑子”“土疙瘩”――追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宝琛
2020年05月08日33
“刘宝琛院士的逝世,是我国岩土工程界的重大损失,是中国工程院和中国工程科技界的重大损失。”近日,中国工程院发布了这样的唁电。 6月21日15点30分,8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岩土工程学家刘宝琛在长沙逝世。 有人把从事采矿工作、岩土工程的人称为“煤黑子”“土疙...
朱志豪 : 我这条命 , 和黄浦江大桥连在一起
2020年05月05日34
2017年1月16日,上海南浦、杨浦、徐浦等大桥建设总指挥朱志豪逝世,享年86岁。三十年前,如果说朱志豪这个名字只是在上海建设系统小有名气的话,那么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朱志豪这个名字差不多己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他的名字,和上海人的一个难圆的旧梦连在...
朱志豪的自豪
2020年05月05日33
那天下午,驱车过南浦大桥时,不禁想到了20多年前造大桥的情景,想到造桥指挥部总指挥朱志豪同志日夜操劳累得病倒住医院的情况,不知他现在身体可好?到了浦东,出席以“创新驱动,追求卓越”为主题的颁奖典礼,令人惊喜的是,与我比肩而坐的正是为建设南浦大桥立下汗马功劳的朱志豪同志!久别重...
朱志豪遗体告别,“造桥英雄”从不觉得自己是英雄
2020年05月05日37
摘要:在客厅他的遗像上方,有4幅常年挂在那里的照片,分别是白天和黑夜的南浦大桥与杨浦大桥。 他手支着下颌,侧头思考,时光静谧定格。1月20日朱志豪告别仪式上,这张朴素照片,是他妻子杨锦霞特地选用的,“让老朱自己...
邓小平92南巡背景揭秘 有两句话记者不敢见报
2020年05月05日40
[提要] 这两句重要讲话,一句是“不要搞政治运动,不要搞形式主义,领导头脑要清醒,不要影响工作”;另一句是“年纪大了,要自觉下来,否则容易犯错误。像我这样年纪老了,记忆力差,讲话又口吃,所以我们这些...
贝聿铭:我和我的建筑像竹子,风雨再大也只是弯弯腰
2020年05月01日38
中新网5月17日电 综合报道,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5月16日去世,享年102岁。他把自己设计的建筑留在了4个大洲、10个国家的土地,几乎拿遍建筑界所有的世界顶级奖项,被誉为“世界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光线魔术师”,也被认为“创造了本世纪最美丽...
我国显示界泰斗陨落!其父是建筑四杰之一,其子是华为5G首席专家和建筑学家
2020年04月30日37
他出生于一个传奇家族,父亲童��是中国建筑界宗师,与梁思成、杨廷宝、刘敦桢并称“中国建筑四杰”。二叔和三叔是知名的电机专家和微生物学家。 他的两个儿子,也成就不凡。长子童文是华为5G首席科学家。次子童明沿袭了祖父的事业,任职同济大学规划系教授。 他的一生融入国家和民族...
中国“建筑四杰”共同的弟子 ――刘先觉:同事眼中的“砂锅”,学生心里的“样板
2020年04月30日37
5月16日,88岁的著名学者和建筑教育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刘先觉教授于南京逝世。 刘先觉教授有着传奇的学术人生。他先后受教于中国“建筑四杰”杨廷宝、梁思成、刘敦桢、童��,又将毕生所学传授给自己的弟子,带出近80位博士后、博士和硕士,桃李遍布海内外。他是我国建筑学科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