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背后的精神境界和民族大义――忆西南联大学人
2019年09月16日35
当年与闻一多等人一道,从长沙出发,横穿湘黔滇的吴征镒,是当时教师辅导团11名成员中唯一健在的联大老学人。 西南联大建校70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这位老人。 植物学家 1916年,吴征镒出生于扬州一个...
世人只知邵逸夫,为何不识田家炳
2018年10月31日35
提起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最多贡献的慈善家,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就是邵逸夫。如果你在地图上搜索逸夫楼,你会搜出密密麻麻的结果,近3万座逸夫楼散布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邵逸夫一生中为内地捐赠的逸夫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等遍布中国各地。 因此1990年由中国紫金山天文台...
追忆钱伟长校长
2018年04月11日35
我1998年底来上海大学,是得益于校长广纳贤良、办研究型大学的教育教学思路,第一批按特殊政策引进上海,进上大的人员之一。 没有校长的思路和胆略,我来不了上海。那个时候,国内的人事政策、户口制度等还不像现在这么开放。 多年来,我一直是带着这种感动的心情在上大工作的。...
纪念钱伟长诞辰百年:放弃科研办教育是值得的
2018年04月11日33
两年前,许丹丹刚刚研究生毕业,那年的夏天,他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档采访钱伟长先生的节目。钱老的一句话让她印象深刻:“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在她眼里,钱老是一位爱国者,是一位科学巨匠。 两年后,许丹丹已经成为钱伟长曾经工作学习44年的清华大学的一名博士生,所学专...
钱伟长: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
2018年04月10日32
钱伟长是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运动家,终生书写传奇。年青求学时的钱伟长弃文从理,只由于“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作为“两弹一星”功臣,他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三钱”,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1912年,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
叶企孙:被时代抛弃得最远的大师
2018年03月07日37
[摘要]叶企孙逝世的消息,所有报刊均不予刊登。 钱伟长先生曾用激动的语调谈起了一位老人――他的老师,一位培养大师的大师。 我们只知道中国科技界有“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有“原子弹之父”王淦昌,有“航天之父...
宽容 淡泊 真诚 民主 ---蔡元培的人格魅力
2018年01月12日31
无人怀疑蔡元培是中国现代史是上最著名的教育部长、最成功的大学校长。蔡元培成功人生的秘诀不在于他的学问和事功,而在于他的伟大人格。他那宽容、和蔼、慎独、淡泊、仁爱、谦让、真诚、民主、志趣、原则等优秀人格特色,象磁场一样吸引了...
梅贻琦:是“寡言君子”也是治校大师
2017年10月17日32
核心提示:比起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梅贻琦的恩师、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等人,梅是晚辈。但他恰恰是前辈们开拓的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深化者,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 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自1914年由美...
梅贻琦通才教育如是说
2017年10月17日31
二十年前,冯友兰在回忆清华大学往事时,曾对“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体制予以很高评价,与此同时他又不无遗憾地说:“当时教授会经常讨论而始终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是大学教育的目的问题。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哪一种人才呢?是通才呢,还是专业人才呢?如果是通才,那就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求学生们...
蒋梦麟说教育
2017年07月02日31
理想、希望和意志可以说是决定一生荣枯的最重要因素。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只有以启发理想为主、培养兴趣为辅时,兴趣才能成为教育上的一个重要因素。 陈衡哲:我们那一代人出去留学,都有一个理想,就是学成归国,要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