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模范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向郑守仁同志学习!

2021年08月15日41
  总有一些记忆让我们刻骨铭心 总有一些人让我们肃然起敬   “我走了以后,你们要多替我回三峡看看。”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委原总工程师郑守仁同志生前重病卧床最常说的话。 2020年7月24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工...

流水无语  大地铭记――追记我国水利水电事业主要开拓者之一张光斗先生

2021年07月25日37
  2013年6月22日,在清华大学张光斗先生的家中,客厅已被简单地布置成灵堂。遗像前摆着老人生前最常坐的椅子和走路用的拐杖,一个放大镜,还有几只静静燃烧的白烛。 张光斗女儿张美怡说,父亲上世纪60年代得了青光眼,由于没有及时治疗,视力一直非常差,这个放大镜还是王大珩院...

江河其工  星斗其魂――忆张光斗先生二三事

2021年07月25日36
    张光斗先生是我国的水利泰斗。从黄河的龙羊峡、拉西瓦,到长江的葛洲坝、三峡,从雅砻江的二滩到红水河的龙滩,祖国大江南北,几乎所有的大型水电站的坝址,都留下了先生的足迹。先生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水利水电建设的历史,为新中国水利水电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长眠江河  大地铭记――送别“水利泰斗”张光斗

2021年07月25日32
  还是那张熟悉的面孔,还是那个瘦弱的身躯。当他永远闭上了双眼,躺在万花丛中时,听过他讲课的或没听过他讲课的,与他有过工作交集的或没有交集的,白发苍苍的和年轻力壮的,近千人来到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的东礼堂,向这位老人、我国水利水电界的科学泰斗――张光斗先生作最后的诀别。...

张光半:给老百姓干活的工程师

2021年07月25日34
    95岁的张光斗对自己头顶上的光环总感到不适。“我不仅不是什么‘泰斗’‘大师’,也不是科学家,我就是一个工程师,一个给老百姓干活的工程师。” 他认为:“我们过去一直有个毛病,重科学、轻技术。现在很多人,你说他是工程师,他很不高兴;你说他是科学...

刘建航――轨道交通和隧道事业的先锋

2021年07月25日38
  上海地铁的发展,用20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地铁100年的发展历程。最高峰时,呈现出100台盾构齐头并进,100座车站同时建设,100公里新线同时投运的盛况,这在世界地铁史上堪称奇迹,绝无仅有。在创造这个奇迹的人群中,有一位老人功不可没,他就是我国隧道与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

大玩学家于光远走了

2021年07月17日40
  于光远,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1915年7月,出生于上海。1934年,转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底,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48年起,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曾任理论教育处副处长、科学处处长,直至1975年。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64年,任国...

曹建猷院士:中国铁路电气化的奠基人

2021年07月10日37
    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一条条钢铁巨龙快速穿梭,连接了中国500余座城市。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高铁。截至2020年末,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3.79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其中京沪高铁完全运用我国自有知识产权,其最高运营试验时速48...

“高铁院士”王梦恕去天堂修铁路了:铁道部曾为他单挂一节车箱

2021年07月10日37
  今天,80岁高龄的王梦恕去世了。这位有着“高铁代言人”美誉的院士,在各种有关高铁的重大事件中,以敢言、直言著称。 2008年杭州地铁塌陷事故,王梦恕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身份接受采访时指出,专家意见多被领导意见替代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2011年的“7・23”动...

爱国铁路巨子陈西林

2021年05月02日39
    在北京詹天佑事迹展览馆,留存有詹天佑与陈西林的合影,以及陈西林的部分遗物。透过静静的历史文物,似乎可以触摸到二人修筑京张铁路时的点滴往事。   修筑京张铁路时,詹天佑担纲总工程师,陈西林任副总工程师。陈西林与詹天佑携手合作,配合默契,共克时艰,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创造了光辉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