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更多内容

更多内容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吴仲华先生教我做学问

2020年07月19日29
    吴仲华:中国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后留校任教。1947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1954年回国,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教授兼系副主任,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等职。  ...

学术大师的言传身教

2020年07月19日37
    吴仲华(1917.7.27 - 1992.9.19),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苏州市,中国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后留校任教。1947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先后任美国NACA研究科学家、PIB教授。1954年回...

宗师风范 世代相传――吴仲华学术思想探讨

2020年07月17日30
    今年七月二十七日是我国杰出科学家吴仲华先生九十诞辰的日子。当我提起笔来写这篇怀念他的文章时,我感到,他那深邃的思想仍然在照耀着我们,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在注视着我们,他那披荆斩棘的精神在激励着我们,他那严格严谨的学风在熏陶着我们。我仿佛又回到了在他面前学习...

吴仲华先生学术思想及影响

2020年07月17日32
    吴仲华先生从1948年在美国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刘易斯喷气推进实验室任研究科学家开始,至1992年去世,从事科研工作44年。他一生的学术成就大致可以分为以下方面:一、创立叶轮机械三元流动通用理论。二、创立工程热物理学科。三、参与国家能源动力战略研究...

不学无术最不可取――周惠久教授寄语大学生

2020年07月07日38
  初冬的一个下午,我们来到周惠久教授的书房,向他倾诉了自己的困惑:为什么大学生中间会有厌学的情绪?眼下不少人,包括一些知识界人士都在往黄道(经商)上挤,读书还有没有出路? “一个社会要发展,它就离不开知识、人才。”周老和蔼地看着我们,缓缓地说:“同样,一个人想立足社会...

李济生:化作夜空最亮的“星”

2020年07月07日32
    直到李济生去世,有人还是第一次听闻他的名字,“原来他就是传说中的‘牧星人’”“就是他把卫星定轨精度从千米精确到厘米”“这才是真正的明星”。 7月28日,这位和人造卫星打了一辈子交道、被称作“牧星”院士的卫星轨道动力学和卫星测控专家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

谢友柏院士:认识设计科学,研究设计科学

2020年07月06日32
    人类一切有目的活动,都有设计和实施两个部分。设计是为实施规划实施结果和实施路径。所以,设计是人类一切有目的活动的起步。设计既然涉及如此广泛,不同人对设计的认知也就大相径庭,甚至连“设计”究竟是什么也各有各的说法。特别是在物质产品(本文提到的产品,都指广义...

谢友柏院士的教育与科研人生

2020年07月06日31
    谢友柏,1933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高邮。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上海)内燃机专业并留校任教,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摩擦学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在摩擦学的科研历程中,谢友柏主持完成了国家重要科研项目数十项,先后获得1978年科学...

风骨清华人

2020年07月03日29
    清华大学的历史,承载着一代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追求,饱含对民族复兴的期待和向往……《大家小絮:风骨清华人》作者张克澄为张维、陆士嘉之子,自孩童时期便浸淫在大师云集的清华校园里,耳濡目染,从生活和学习中感受着大师之魂。华罗庚、钱学森、林同炎、蒋南翔、季羡林等...

陆士嘉:做中国的居里夫人――我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的创办者

2020年07月03日28
    陆士嘉,1911年3月18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33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物理系,1937年考入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物理,并以优异成绩获得洪堡奖学金。1942年,写成优秀论文《圆柱射流遇垂直气流时的上卷》,获得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先后在北洋大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