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神童”到制造“神师”
2009年12月03日29
一个民主和科学都不发达的民族,自然最喜欢出现一些奇迹。这样的奇迹不是建立在艰苦劳动和认真思考、严谨实验的基础上,而是不费力气吹出来的。周星驰的《少林足球》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大陆火爆,正是迎合了这样懒惰的心理习惯和出现一些奇迹的情趣爱好。换句话说,一个思想懒...
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2009年12月03日30
如果说教育只是点燃学生的智慧,而不是给学生的头脑填充知识的话,那么阅读也只是点燃智慧。如果我们认定阅读只是点燃智慧,那么我们还有必要时花那么多时间来背诵那么多的东西吗? 德国的思想家胡塞尔据说是一个只要...
中国学术研究为什么缺乏争鸣?
2009年12月03日26
中国学术研究与西方学术研究相比,比较缺乏真正的学术流派。除了春秋战国时战火纷乱的年代里有过短暂的真正的百家争鸣外,中国学术研究大都是在大一统环境中变得千篇一律。历史上留下来的文字大多只是文字垃圾而已。对这个问题的最明显的答案是:整个社会没有思...
以学术与思想为业:中国教育研究应补的钙
2009年12月03日27
我对自己发展的定位非常清楚,就是要做一个学术的研究者与问题的思考者。我作出这样的声明,不仅仅是因为思想家帕斯卡卡尔说过一句话:“人不过是会思想的芦苇”,而且主要是因为我已经选择了这一行,这一行就应该是我的生存方式与生存目的。 人的软弱无力与一根芦苇其...
博客――让沉默的大多数讲话
2009年12月03日26
自古,能够讲话的都只是极少数,大多数,甚至是绝大多数,都是只有沉默的资格。话语权在历史上从来都是与政治权、经济权紧密相联系在一起的,此外也与知识权联系在一起的,然而,这种格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博客的出现而有所改变。 &nb...
哪里有自由,那里就能够成为学术研究中心
2009年11月30日32
世界的学术研究中心,在上个世纪由欧洲的英法转移到德国,再由德国转移到现在的美国,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学术的中心的转移常常是随着学术自由度的变化而转移的。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在的世界学术思想中心,这绝不是偶然的,那是其文化土壤与制度安排决定的。而这...
个人成功是否意味着社会的成功?
2009年11月30日26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把一个成功人士看成是对社会作出特别贡献后的回报,这种情况下,个人的成功也意味着是社会的成功。这种典型,既可以是美国的比尔。盖茨,也可以是香港的李嘉诚,他们都是个人成功与社会成功的完美产物。只是完美的程度还是不同的。比尔。盖茨的成功除了挣钱,弄出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外,并且利用这个产业...
从一道科学题看中国与诺贝尔奖的距离
2009年11月17日29
小孩的课本上有一道科学题:鱼、小鸟、大象、人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在中国标准答案是:人,理由是人是不同于鱼、小鸟、大象的高级动物。除此之外,老师都会给予一个红叉。这个题目在美国,其答案是:1. 鱼,只有鱼能在水中游,在水中呼吸; 2. 小鸟,只有小鸟有翅膀,能在天上飞; 3.大...
自由的教育 独立的学堂――北大使命再追问
2009年11月17日28
自1898年创办京师大学堂已有一百一十个年头了。自1998年北大百年第一次大规模讨论北大精神与传统以来,又是十年过去了。那次讨论有个重大收获,就是重新接续了北京大学的自由主义精神传统。因此,有必要继续发掘北大的传统,再现北大的精神,以求得我们对北大精神、...
从感恩出发,从谦卑做起――民主政治造就恭谦的政治家
2009年11月17日30
权力不受约束、选票没有价值的地方, 就没有谦卑感恩的政治家, 只有高高在上的霸主。 牵动两岸的台湾大选终于落下了帷幕。许多目光都投到了大选之后的台湾内务和两岸关系的政策走向上。而我更多地是把这次选举看成是以两岸三地民众为听众的一堂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