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松:在世界桥梁科技高原上,争做高峰
2020年04月09日29
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故事。 1957年,新中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通道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在苏联工程专家的帮助下建成通车。1968年,汇聚中国工人阶级伟力,南京长江大桥历时8年建成。在此后的数十年时间里,长江上修建了近200座跨江桥梁,方便了每年超过180亿人次的通行,极大地推...
院士大师们引领着世界桥梁科技潮流 他们牢牢攥紧“大国重器”
2020年04月09日27
4月26日,我国首座海峡公铁两用桥――平潭公铁两用桥首个航道桥主塔成功封顶,屹立于世界风口。 这座“最难建的桥”的设计者――中铁大桥院4月28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成为湖北省三家获奖单位之一。 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这家企业拥有2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万田保:悬索桥“科”的“专科医生”
2020年04月09日24
个人介绍:万田保,1966年生,江西鹰潭人,工学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大跨度桥梁的设计工作,特别是大跨度索承重桥梁的设计,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了泰州长江公路大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合福铁路铜陵长江...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正东:择一领域 共其成长
2020年04月03日29
“个人成长应融入国家社会的发展。”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正东强调行胜于言,他正以自己对待科研认真、执着的行为影响着同事、学生和身边的人。 选择可能的“卡脖子”问题 “你如果想进入科技殿堂,一定要先...
先生虽逝,精神永存――悼念范立础老师
2020年03月29日28
5月3日晚,听到范立础院士逝世的消息,甚感悲痛。尽管我在同济求学的岁月里,和先生的接触并不多,仅限于本科毕业时的合影,桥梁系建系60周年庆典时的遥望,以及好几次有幸和先生同乘电梯时的碰面。但我对先生一直饱有深深的崇敬之情,他的很多事迹也一直激励着我珍惜机...
怀念范立础老师
2020年03月29日33
2016年5月3日凌晨,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范立础老师与世长辞,消息在当天上午9时左右传遍同济土木,全院师生无不悲恸。我是在研究室学习时听到的消息,顿时茫然,尽管曾在去年听说范院士患病卧床,却没想过这一天会真的来临。 我于07年进入同济土木工程学院读本科,11年开...
追忆范老师的几个片段
2020年03月29日29
2016年5月3日,范立础老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5月7日,我们在龙华殡仪馆向范老师作最后告别。几天来,各级领导、弟子后辈、行业内外、线上线下,无不对范老师的离世痛心扼腕,无不对范老师的学术成就和师德风范肃然起敬。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从2002年迈入同济大门在开学典礼上认识年近...
前行的灯塔-纪念我的恩师范立础院士
2020年03月29日29
2016年5月3日上午,正在宿舍做着博士毕业离校准备的我,突然收到导师在中山医院因病逝世的消息,顿时感到万分悲痛,心情久久难以平复。虽然导师因病住院已一年有余,但听说这个噩耗,还是觉得难以接受。此时,导师在过去数年来的音容笑貌一幕幕涌上心头。 2...
引导孩子学习现实中的英雄
2020年03月28日31
孩子们喜欢看魔法奇幻的小说,幻想自己骑上魔法扫帚,有着无边的魔力,一飞上天,无所不能。 32年,11680天。王继才守岛卫国的故事比荒岛生存记更加震撼。一朝上岛,一生为国。 有多少老师会知道王继才的故事?有多少老师会给孩子们讲述发生在现实世界里王继才的故事?在江苏灌云县,一个面积只...
以设计锻造“创新”的钥匙(逐梦70年)
2020年03月28日29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天,我们的创新版图与模式前所未有的宽阔与多样,而设计作为创新的媒介和驱动力,正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设计走过的辉煌历程,可以清晰看到设计在驱动创新发展、助力社会进步中的身影。 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