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2011年11月23日27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发现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地带来精神的愉悦,兜里越有钱,反而思想越空虚,财富越积累,精神反倒越迷茫。于是很多专家学者都在反思“信仰...
挺起科学信仰的脊梁
2011年11月23日26
信仰,是一根脊梁,是一种支撑,是一个组织或阶层、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成员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传说中,神在造人后,发现泥做的人是软的,一经风雨就会倒下,于是神就在人的背上插了根脊梁。有了这根脊梁,一个人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雨、多深的沟壑时,都可以屹立不倒。因此,人们常常用脊梁比...
作家应如何面对生活与创作
2011年11月06日24
看到最近几个中国作家的命运遭际,内心不禁感慨唏嘘。这几个作家,都极赋才具与影响,他们是阎连科、韩寒以及安妮宝贝。不过,他们不得不面对很多现实烦扰,有的在一脸无奈地忍受,有的在期待公平正义,有的在积极维权抗争。 阎连科是遭遇“强拆”。他手续其全的居所,承载着他的田园梦,却被定...
崛起期中国应汲取德日教训
2011年11月04日25
当中华民族这个老实人数百年历经磨难后,又一次迎来“盛世”时,这个老实人内心的愉悦是无与伦比的,内心的冲动是触手可摸的。恰恰在这个时候,中国的周边又不太平,而且还将越来越不太平。于是,历史上从未有过思想启蒙和精神洗礼的中国人,其内心的冲动是否可能会演变成另一场骚动? 今...
中国人如何培养成熟的思维方式?
2011年11月04日33
头号恐怖分子本拉登(奥萨马)被美国击毙后,世界舆论在肯定反恐大义的同时,也对美国行刺拉登的方式提出了一些质疑;与此同时,在中国国内的民间舆论中,对拉登之死以及美国 行刺拉登的方式,也有不少议论,其中也折射出今日中国民间思维的活跃,同时也折射出这一思维的缺乏开放和成熟的另一面...
崛起期的中国:应重视民族集体精神世界成熟问题
2011年11月04日29
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美国的上演,世界如何看中国、中国如何向世界展示自己,又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这几年随着中国外部崛起进程的展开,“中国如何与世界交往”已经成为一个持续的话 题。无论是一般百姓议论的“当世界误读我们时怎么办?”,还是公共外交在中国的兴起,抑或是中国一系列大手笔...
中国国民性格和精神素质
2011年11月04日30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9级大地震不但引发海啸,而且也引发严重的核泄漏和核辐射。众多乱象之中,有一个乱象值得华人社会反思,那就是当核辐射扩大之际,在香港和中国内地出现抢购食盐的风潮。但实际上按照专家的说法,食用食盐无助于防范核辐射,食用五公斤食盐才抵得上一粒碘片的功效。问...
纪念辛亥革命:重视中华民族百年心路历程
2011年11月04日28
近年对辛亥革命,两岸的学术界和思想界也有一些新的思考……这些思索的终极目的,应该不是对当年的历史提出毫无意义的质疑,而是为了中华民族未来的走向,尤其是在制度现代化和精神现代化的方面。而中华民族的制度现代化和精神现代化建设,间接也可促进同属中华民族的两岸人民的共生和共荣。...
朱清时:大学的灵魂是追求卓越
2011年10月27日29
近年来,中国的大学似乎陷入了丑闻泥潭之中,不能自拔。论文抄袭、校园腐败等新闻不断见诸报端。社会的批评和指责丝毫没有效果,反而不断有新的大学丑闻践踏人们的心理底线。于是人们开始麻木了,更有悲观者断言“中国的大学已经没有希望”。 但是在两个多月前,一则与大学有关的新闻却激起了极...
大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011年10月27日30
大学是我国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而人才的本质特征在于创造。21世纪,创新性人才将是最为核心的需求。而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素质的人才,是中国乃至世界大学共同的神圣职责。 目前,我国大学缺乏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