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化先驱们的志向与情怀――读《大商人:影响中国近代的实业家们》
2016年08月27日36
在我国历史上,有个群体常常被史家忽视,不论官修历史,还是相对独立的民间历史叙事,似乎都很少注意到他们的存在,那就是商人阶层。这本也可理解:在我国古代,所谓“士农工商”,商人话语权最弱,而且对社会变迁的作用也确实并不显见。可是到了近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由于五口通商和清朝“自改革”的推动...
习近平: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
2012年11月30日25
新华网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李斌)百年奋斗铸就历史辉煌,信心百倍推进复兴伟业。在全党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29日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回...
我们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2012年11月16日27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好!让大家久等了,很高兴同各位记者朋友见面。 昨天,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了。这些天来,各位记者朋友们对这次大会作了大量报道,向世界各国传递了许多“中国声音”。大家很敬业、很专业、很辛苦,在此,我代...
让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2011年11月23日25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发现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地带来精神的愉悦,兜里越有钱,反而思想越空虚,财富越积累,精神反倒越迷茫。于是很多专家学者都在反思“信仰...
挺起科学信仰的脊梁
2011年11月23日24
信仰,是一根脊梁,是一种支撑,是一个组织或阶层、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成员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传说中,神在造人后,发现泥做的人是软的,一经风雨就会倒下,于是神就在人的背上插了根脊梁。有了这根脊梁,一个人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雨、多深的沟壑时,都可以屹立不倒。因此,人们常常用脊梁比...
纪念辛亥革命:重视中华民族百年心路历程
2011年11月04日27
近年对辛亥革命,两岸的学术界和思想界也有一些新的思考……这些思索的终极目的,应该不是对当年的历史提出毫无意义的质疑,而是为了中华民族未来的走向,尤其是在制度现代化和精神现代化的方面。而中华民族的制度现代化和精神现代化建设,间接也可促进同属中华民族的两岸人民的共生和共荣。...
伟大的构想,成功的实践
2011年10月27日31
香港回归10年,是“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生动现实的10年,是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10年,也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10年。 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以伟大政治家的智慧和胆略,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为以和平谈判方式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开...
选择,奋斗在复兴的征程上
2011年10月12日26
(一)时间的意义,远不能用长度来衡量。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90年约等于两个“文景之治”、四个“贞观之治”,或相当于一个三国争雄的时间跨度。而在近代以来的世界风云激荡中,90年浓缩了若干大国荣辱浮沉的兴衰、新兴国家举世瞩目的崛起。 1921-2011。从开天辟地的伟大瞬间,...
胡锦涛纪念辛亥革命百年讲话:23次提中华民族复兴
2011年10月09日31
核心提示: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讲话中23次提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同志们,朋友们: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