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思维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沉静的力量

2012年11月23日25
  《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不论做人做企业,都需要一份沉静,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才能持续获得成功。我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在全社会都浸漫在一种浮燥的氛围中,有多少人能沉下心来思虑?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做事!  中国企业做到一定...

杂交思维是创新的进路

2012年11月23日27
  初读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百思不得其解。现自以为开悟,但不知真否!我解其意为:世界统一于一,又分化出无数的二,不同的二的组合,生成无数的三。什么样的二可以组合,老子没说,给后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正是他高深莫测的地方。于是,人们与时偕行,不断跳出常轨,异想天开,任意组...

结构化思维有什么用

2012年11月23日30
  结构化思维是人们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形式,对于提高人的决策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有着重大的影响,可以说它是人们思考能力的核心。 万事万物本身就是结构化存在的,所以人的思维也要用结构化的方法和路径。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由于原子排列结构的不同,金刚石成了最硬的物质,而石墨...

德国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2012年11月21日25
  超越极权统治与权贵资本主义,智能地面对现实与未来。这是德国对中国和平统一的巨大启示。 快乐取代悲怆。二十多年前柏林围墙倒下,分裂了近半个世纪的西德与东德,终于一笑泯恩仇,结合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当时的统派克服了很多的反对的声音,压倒种种质疑的声音,让这个贝多芬的国度唱起了《快乐颂》...

政治观革新的六个方面

2012年10月23日28
     从政治社会的无序化转向法治化,需要解决“党大”、“官大”的痼疾,又要克服革命政治观中只能由党垄断政治权力的固有观念,改革政治体制结构中权力过于集中的致命弊端   近代以来,世界诸国的政治发展都经历了革命的阶段,与之相适应,必然形成革命的政治观。当革命胜利后,取得政权的政治力量...

中国人有皇族情结和民主纠结

2012年06月25日30
     (原题:纠结的中国人)    在《华尔街日报》网站,看到张涛先生题为“中国人的情结与纠结”。这篇文章认为,以下几种相互对立的情结和纠结,似乎组成了中国现代社会的主线。   第一,英雄情结和现实纠结。中国人深埋在心中的英雄情结,不得不让位于生活的压力,但这种朴素...

历史关键时刻应学习中外历史

2012年02月14日28
  不知道人们是否已经注意到,当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大转型的关键性的历史节点时,从执政党高层到中央及国务院各部委,正在出现一种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读书氛围。 继习近平去年在中共中央党校做了关于努力学习历史的长篇演讲之后,本年初,一位中共政治局常委又与中央机关的部级干部共同参加了关于中国...

拥抱逻辑最给力

2011年12月03日25
  若曦 评论作者 一位领导在香港介绍贵州省情时说,提到贵州,人们总联想到 “黔驴技穷”这个成语,其实那是以讹传讹,让贵州背了1000多年的“黑锅”。 何故?因为所谓的“黔驴”根本不存在,典故的第一句话就说得明明白白:“黔无驴”。接下来的故事也交代得清清楚楚,驴是好事者用船载来的“...

崛起期中国应汲取德日教训

2011年11月04日24
    当中华民族这个老实人数百年历经磨难后,又一次迎来“盛世”时,这个老实人内心的愉悦是无与伦比的,内心的冲动是触手可摸的。恰恰在这个时候,中国的周边又不太平,而且还将越来越不太平。于是,历史上从未有过思想启蒙和精神洗礼的中国人,其内心的冲动是否可能会演变成另一场骚动?   今...

中国人如何培养成熟的思维方式?

2011年11月04日32
    头号恐怖分子本拉登(奥萨马)被美国击毙后,世界舆论在肯定反恐大义的同时,也对美国行刺拉登的方式提出了一些质疑;与此同时,在中国国内的民间舆论中,对拉登之死以及美国 行刺拉登的方式,也有不少议论,其中也折射出今日中国民间思维的活跃,同时也折射出这一思维的缺乏开放和成熟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