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丨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
2024年05月23日37
编者按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原名钱秉穹,原籍湖州。中国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中科院学部委员、中科院特邀顾问、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他是第二...
嫦娥六号月球“出差”干什么
2024年05月09日36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1号工位,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据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王琼介绍,该任务飞行全过程约53天,由发射入轨段、地月转移段、近月制动段、环月飞行段、着陆下降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交...
目标构建“智慧天网” 我国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成功发射
2024年05月09日33
2024年5月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智慧天网一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智慧天网”是清华大学原创提出的中轨泛同步轨道天基网络解决方案,以8颗中轨宽带通信网络卫星为一组,部署...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
2024年04月27日35
王世真为他钟爱的核医学努力了整整半个世纪。“用同位素、核射线观察活性物质在体内的活动,来诊断和治疗疾病”,这项重大技术已在中国医学界生根开花,以其卓越的灵敏度、准确性惠泽了千千万万个生命。当初引领它一步步走进国门的,正是这位“中国核医学掌舵人”――王世真。 1916年3月,王世真...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核放射成救人金钥匙
2024年04月27日36
世界上最早参与研究放射性核素的科学家之一、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逝世一年多了。他所开创的中国核医学综合实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成为亚洲核医学领域的领跑者。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馆藏基地负责人吕瑞花轻轻翻开王先生的学术笔记和其他手稿资料,“19...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
2024年04月27日33
学人小传 陈达(1937―2016),江苏南通人。核科学与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1963年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工作。2001年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创办“核...
关于AI和大模型 工信部、上海市、商汤科技等重磅发声
2024年03月24日33
以“模速空间――开发者的模力之源”为主题的2024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3月23日在上海开幕。本届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上海市副市长陈杰、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商汤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立等围绕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
黄仁勋万字答问实录:AI的下一个浪潮是什么?
2024年03月24日34
AI(人工智能)芯片龙头英伟达CEO黄仁勋在英伟达GPU技术大会(GTC)上打开了话匣子。 当地时间2024年3月19日,在座无虚席的英伟达GTC大会主题演讲结束后的第二天,黄仁勋参加全球媒体采访,回答了来自二十几家媒体的采访问题。 这些问题丰富多样,从英伟达的公司发展前景,到AI、...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子弹的――谈科技中的“真老虎”和“纸老虎”
2024年03月18日31
技术是“真老虎”和“纸老虎”的统一,它是辩证存在的。只有能从“真老虎”中看出其“纸老虎”所在,知道对方的科技软肋即矛盾转化边界的人才能有必胜的自信和底气,反之则反。毛泽东同志什么时候都有信心,因为他可以从对手强大处看到其软肋,也从对方的软肋处看到对手...
我国科研人员找到控制水稻多粒簇生关键基因 可促进增产
2024年03月15日36
如果生长一粒稻谷的地方,长出了多个稻谷,水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不是科学幻想,在自然界,存在天然变异的复粒、簇生的水稻,但粒数增多往往会使稻粒变小、变轻,这种粒数和粒重负相关的现象如何解决?有没有一种既多粒又不减重的水稻呢?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揭开了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