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名师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大学生自立自强 挺拔型人格不可少

2008年06月26日25
贫困生段军鹏在街头卖菜,其坦然面对贫困的品格,让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很是感动:“像段军鹏这样素质的大学生,才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希望。”(17日《今日早报》)   如今,在挫折、苦难面前,一些大学生等、靠、要的思想居多,他们希望让父辈为自己承担辛苦的责任。中国青少年的精神依赖性很强,因为家长、社会的圈养...

基础教育须告别“四体不勤”的时代

2008年06月26日25
新学期伊始,浙江高二学生多了一门新课程――通用技术课,这门教学内容包括修马桶、做凳子、换灯泡等日常生活常用技术的新课,是省会考科目,任何学生都不得免考。   在提倡素质教育已多年的今天,浙江教育部门这一创新改革举措让人精神振奋。将技能教育渗透进基础教育,让动手实践渗透进知识灌输,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

再因日本审视我们的教育

2008年06月26日27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日本援助者发现安徽某贫困地区政府有钱建办公楼“白宫”,却无力改善一所农村小学。为了盖新办公楼,当地还拆除了小学校舍,学生们只好搬回破旧校舍上课。   这样的问题,任何一个有点头脑的中国人都不应回避。即便产值位居世界第三之后,教育经费的不充足,仍是我们必须反思和直面的问题。...

“名教崇拜”无助于重塑大学精神

2008年06月26日27
1928年,胡适先生发表过一篇题为《名教》的辣文,批评国人崇拜名词概念、标语口号、符咒偶像的“名教崇拜”现象,疾呼“名教扫地,中国有望”。现在看来,胡适先生的妙文并未过时,因为虽然近百年过去,但他所批评过的现象不仅未能消失,甚至愈演愈烈――时下许多国人,不仅仍然信奉概念、口号、偶像等具有魔力,还重...

举办对得起孩子的教

2008年05月24日31
    在被眼泪浸透的日子里,重新拿起笔,我最想表达的是对四川灾区教师崇高的敬意。学校是这次地震灾害中创巨痛深、牺牲惨重的部门。最令人落泪的,是大地震前夜北川中学操场上学生最后的体育活动,是废墟中成群消逝的花朵般的孩子。与此同时,在天崩地裂之际,灾区教师用舍身忘我、拼死保护学生的英勇行...

财富创造论创立者:应将中国科研投入提高到8000亿元以上

2008年03月04日27
      中国要提的提案很多,方方面面都有价值。但是,最核心、最长远、最有价值的则是中国的科研问题。     科研创造,中国国际竞争力提升、综合国力飞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真正崛起最为关键的核心问题。 &nbs...

大学公信力为何下降

2007年11月14日26
  前两年刚去世的法国思想家德里达说过:“大学存在于它企图思考的世界之中”,应当承担起责任,组织一种创造性的抵抗�D�D“抵抗一切(对大学)的重占企图,抵抗一切其他形式的主权形态”。这说来容易,实际上却很难做到。作为大学教授,你乃“体制中人”,能深刻地自我反省吗?尤其在当代中国,谈论大学改革,涉...

一教育工作者对十七大的四个期待

2007年10月16日27
  世人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对于全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期待的伟大节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想结合中国教育的几个问题来谈谈对中共十七大召开的期待。   首先,期待高考改革更加公平稳健。当前教育公平方面的主要矛盾不在于高考的存废之争,而是如...

应试教育阻碍了中国人迈向诺贝尔奖

2007年10月16日28
  诺贝尔奖创立一百多年,为什么一直与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中国无缘?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思考。其中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在人才培养方面,哪些原因阻碍了我们迈向诺贝尔奖的步伐?   首先是应试教育,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伴随的是接连不断的各种各样的考试。杨振宁曾率一批诺贝尔奖获...

诺贝尔距离中国有多远

2007年10月16日27
    作为本年度诺贝尔奖的头炮,医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8日下午五点半公布得奖者。(10月8日 中新社)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诺贝尔奖发奖时,总激起国人对诺贝尔奖及整个科研机制的思考。对于国人的诺贝尔情结,你可以不理解,但你不可以不正视。这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走向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