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大家”何泽慧:做人真 做事实 一身正气

2022年02月13日
 

 

2011年的6月20日,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何泽慧先生因肺阻性肺炎逝世,到今天整整9年。在当下网红当道,物质至上的时代,追忆这位生活朴素,为人低调,而科学成就斐然的女性,对于现在的社会虽不合时宜,却是弥足珍贵。谨以此文深情缅怀这位卓有成就的女科学家。

 

出身名门,成绩优异

 

1914年3月5日,何泽慧出生于苏州市十全街“灵石何寓”,一座有着古典园林风格的大院,排行老三,自幼机灵敏捷,酷爱读书,成绩优异,深受父母的宠爱。父亲何澄,山西剪辫子第一人,也是山西第一位前往日本的留学生,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是老同盟会员。他一生克勤节俭,叮嘱子女勤学自立,绝不能躺在父母的遗产上。他对子女的教育思想是“科学、自由、平等、独立”,要求子女“对技术要精细周到,对事物要明快通达,对人要忠厚宽大”。母亲王季山出自苏州书香门第之开明家庭。外祖母王谢长达是清末妇女运动领袖,深受“科学治国”思想的影响,1906年创办了著名的“振华女校”,何泽慧的小学、中学时代就是在振华女校度过的。在那里,何泽慧德智体艺各个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英语好,会游泳,又是排球健将;会乐器,善绘画,还能篆刻;喜欢写散文、做剪报,确是一位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苏南才女”。

1932年,何泽慧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年她们班28名学生,第二年剩下12名学生,第四年剩了10名,其中坚持到最后的女生有3名,何泽慧便是其中一位。何泽慧不仅聪慧,动手能力也极强。她的毕业论文是做实验室用的电流稳压器。当时,稳压器在市场上没有现成商品,也没有配件,需要自己动手制作。何泽慧就亲自上机床,拿锉刀,拿焊枪,装配,拆卸。调试线路时,为了找出稳定的最佳数值,她多次调整,反复实验,终于选出了最佳设计方案,稳压器实验获得成功。她的毕业论文得到90分的高分,与同班同学钱三强的毕业论文并列第一。

 

一身正气,坚持男女平等

 

何泽慧一直都认为男女是一样的。她有一个姐姐何怡贞和一个哥哥何泽明。何怡贞的名字是随了表姐们的排行,王淑贞、王明贞都带有“贞”字,而男孩则按何家的“泽”字辈。何泽慧小时候说,哥哥排“泽”字辈,男孩女孩要一样,我也要用“泽”字。

1932年,刚刚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的何泽慧却和其他的女同学一起被劝转系,原因是物理系主任叶企孙和一些教授认为女生不适合学物理,再加上物理系重质不重量,所以,叶企孙先生动员女生转系,这可气坏了从小在男女平等的家庭与力争女权的振华女校的环境中长大的何泽慧。她与其他女同学一起找叶老师们论理,老师说服不了她们,只好按“第一学期普通物理成绩必须70分以上才可继续读物理”的规定处理此事。何泽慧对叶企孙等教授持有重男轻女的观念自此怀有成见,甚至在她晚年的一次访谈中还将叶企孙称作“老封建”。200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建系80周年庆,何泽慧因腿伤住院,无法前往,便在病床上拍了一个视频,她的最后一句话还是希望清华以后不要歧视女生,男女平等。

毕业的时候,教授们对几位女生的去向则不太关心。在一次访谈中何泽慧说到:“清华是不管我们的,女生都被看成包袱,男生都不止一个工作。”何泽慧也不愿去主动向这些教授求助,更不愿继续在清华读研究生。毕业前夕,在一次山西籍同学聚会上,何泽慧偶然听阎锡山有一条规定,国立大学毕业的山西籍学生,有希望获得三年资助出国留学。她知道后回去就和父亲商量,何先生祖籍山西省灵石县,完全符合条件。随即她以最快速度办好各种手续,去了相关费用较为便宜的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院技术物理系,学习弹道学研究专业。

其实,何泽慧到德国学习还颇费了一番周折。柏林高等工业学院的技术物理系属于保密系科,弹道学研究与德国的军事工业关系密切,一般不接受外国人在那里学习。何泽慧听在南京军工署工作的同班同学王大珩说,这个技术物理系的主任克兰茨教授,曾经在南京军工署工作过。一心想学弹道学研究专业的她便亲自去请求他。起初克兰茨教授不接受,何泽慧就对他说:“你可以到我们中国来当我们军工署的顾问,帮我们打日本侵略者。我为了打日本侵略者,到这里来学习这个专业,你为什么不收我呢?”克兰茨教授被何泽慧的一片赤诚所打动,在经过与其他教授商议后,最终破例接收何她为该专业的学生。何泽慧变成了技术物理系第一次收的外国学生,也是弹道学专业第一次收的女学生。

在何泽慧的心目中,从未觉得巾帼逊于须眉。晚年的时候,一次中央领导登门向其拜年,她还向领导郑重其事的提出一条意见,说:“女同志五十五岁退休,比男同志早五年,这个规定不合理。女同志到五十五岁没有了家务负担,正是集中精力工作的时候,却让她退休做家庭妇女,不是浪费人力么。男女应该平等嘛,是不是啊。”

 

科学伴侣,成就斐然

 

1940年,何泽慧以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获得柏林高等工业学院博士学位。此时“二战”爆发,她已无法回国,为了维持生计,也为了尽可能地学习德国的先进技术,何泽慧请求老师帮忙推荐进入柏林西门子公司弱电流实验室工作。战争使得何泽慧与国内的联系中断,万般无奈之下,何泽慧突然想到在法国的钱三强,便给他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帮她向亲人转达平安消息。这次联系之后,他们便开始了书信往来,慢慢地互相之间就产生了信任和好感,两个人因科学而走到了一起,因此,钱三强说他们是科学伴侣。

1943年,何泽慧得到洪堡基金会的资助,又到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在导师指导下,她发挥其敏锐而细致的观察能力,不顾战乱专心于实验,不放过任何一点异常迹象,经过仔细分析,首先观察到了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这一研究成果除了次年与其导师波特教授共同署名发表之外,何泽慧还将研究和照片寄给当时在英国的钱三强分享。

1946年春,何泽慧来到法国巴黎探望钱三强。4月8日,两人在中国驻法大使馆办理了结婚手续,晚上举办了简朴的婚宴。约里奥・居里夫妇双双出席,约里奥先生在婚宴上即席致辞祝贺。此后,何泽慧在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和居里实验室从事核物理研究,与丈夫开始了共同的科研生涯。在巴黎,何泽慧以旁人少有的毅力和细心,在难以计数的裂变径迹中,不仅发现重核裂变中的“三分裂”径迹最多,还敏锐地捕捉到世界首例重原子核“四分裂”径迹。三分裂和四分裂的发现得到了约里奥・居里夫妇的坚定支持,并且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物理学上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尽管在科研上取得了重要成就,钱三强与何泽慧没有忘记出国学习的初衷,决定要回到祖国,和其他科学家一起,使原子核物理这门新兴科学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回国之后,何泽慧同钱三强一起参加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的组建。新中国成立后,她全身心地投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工作。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条件下开展工作,经过几年努力,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1956年,为开拓我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她领导创建了基本实验条件,并组织和指导完成了大量基础核数据的测量工作。1965年,何泽慧还领导科研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在短短几个月之内重测了对于选择氢弹技术路线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数据,也使我国有了自己可靠的实验数据。随后,她在领导建设中子物理实验室、高山宇宙线观察站,开展高空气球、高能天体物理等多领域研究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培育了一批批年轻科研人员。

 

勤俭质朴,淡泊名利

 

何家虽然家境殷实,但何泽慧先生一点儿都不认为自己是有钱人家子弟,她说自己就是一位普通人,个人生活极其简朴。她一直爱讲“修旧利废”,使用的物品长年不扔不换。家里的冰箱用了二三十年,出了问题就自己修。她还会用旧牙刷柄自刻印章,用穿糖葫芦的竹棍自制掏耳勺,用剩余的皮料自制钱包,钱三强先生随身用了几十年的钱包,就是何泽慧先生用剩余的皮料做的,钱先生逝世多年以后,放在书桌抽屉里的钱包的拉链还是好好的。她去参加国际会议,穿的都是打了三层补丁的鞋,手里提的是带子都断了的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她的住处没有时髦的家具和豪华的陈设,最多的是一摞摞的书。虽然年事已高,外出参加会议,她还依然坚持与大家乘坐一样的交通工具,不接受特殊照顾。90高龄的她,仍然坚持一周几次去高能所上班,中午在食堂吃饭,然后买两个馒头带回家来热热当晚餐。她的女儿钱民协说:“我妈这一辈子不讲吃、不讲穿、不讲住,从来不计较什么条件。她们那一代人,活得轰轰烈烈!或许她觉得自己是非常幸福的,从不认为自己有多大贡献,只是做了她应该做的。”

何泽慧先生谦虚低调,淡泊名利。在筹建“两弹一星”团队时,人选名单里原本有她,但因为她是钱三强的家人,又是女性,最终与研究团队擦肩而过。但她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了“两弹一星”工程。1994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大辞典》,可这部大辞典的第六集“物理学”部分,竟没有何泽慧的名字――她的传记出现在了书中最后。从编者的特别说明中,人们才知晓:“此篇传记虽早已约稿,但因何泽慧本人谦让不同意立传,后在本书编辑组一再要求和催促下,作者才着手撰写并于全书付印前交稿。因全书页码已定,不便插入相应学科,故补排在最后。”

钱三强先生曾说,“科学界好的传统应是学术和道德的统一。”何泽慧先生俨然是这一科学传统的践行者。这位世界级科学巨匠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核科学事业。她留下的辉煌业绩与宝贵精神遗产,定将激励后辈以她为榜样,为国家做更多有益贡献。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大家”何泽慧:做人真 做事实 一身正气” 的相关文章

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吴健雄

     浏河的童年  由上海市出城,逆着东南方向出海的长江,向西北方大约一小时车程,便是浏河。  1912年阴历4月29日,也就是阳历的5月31日,吴健雄在浏河出生,给这个江南小镇的一个读书人家庭带来许多欢乐。  吴健雄是吴家第二个出生的孩子,却是头一个女孩,在吴健雄这一辈,是排行健字辈...

路甬祥:科技创新与小康社会

    在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上,全国人大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应邀作了题为“科技创新与小康社会”的大会主题报告,全文如下: 一、时代与形势 客观、科学和全面地认识和判断形势,是明确发展战略、目标和方向的基础。纵观当今世界,正...

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说到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和地质科学所取得的成就,就不能不想到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出生于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而处于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年代。为了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李四光东渡日本、远去英国求学。求学归来后,他拒绝外国高薪聘请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

TCL集团股份制改造 李东生不给自己留退路

    在企业界和新闻界知情人士的眼里,TCL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东生是个性情温和内敛的人,与北派企业家的代表倪润峰、张瑞敏的霸气形成鲜明的对比。   企业家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个性,影响企业的运作模式。从好的方面看,李东生温和内敛的个性给TCL带来了几方面的良性影响。首先...

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院士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籼型杂...

钱三强

    在法国留学期间,钱三强在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工作。这期间,钱三强在原子核物理学领域中做出了很多成就。   首先,他与约里奥・居里合作,用中子打击铀和钍得到放射性的镧同位素,从它们的β射线能谱证明它们是同一种同位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