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 正文内容

廉政典型为何怕宣传?

2004年06月16日
        因为主编《廉政周刊》的缘故,每次外出采访,职业习惯总让我想发现几个可以宣传的廉政典型,但遗憾的是,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廉政典型倒是有,但他们大多不愿宣传,或曰怕人笑话,或曰压力太大。刚开始我还不理解,认为这是他们的谨慎和谦虚,上个月在江西,一位老兄一语道破天机:“廉政典型,不是穷死,就是累死,这样的典型,我还是不当了吧。”

应该说,这话有点偏激,廉政不廉政,本与累和穷无关,但换一个角度想,这话又反映了时下很多人对廉政形象一种不公正的评价。我们应该看到,当前一些被树为廉政典型的干部处境难堪,有的生活比较清贫,有的被人误解甚至打击,还有的则被当做笑料,被讽刺成“傻子”。这的确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这大概也就是廉政干部怕当典型的原因吧。

我以为,廉政干部怕宣传主要是因为当前廉政干部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佳,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廉政干部做人难。廉政干部大多作风正派、为人耿直,对这样的干部,不少人报以敬而远之的态度,觉得廉政干部可敬但不可爱。另一方面,廉政干部也是人,也有正常的交往应酬,但某些人眼里,廉政干部就该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正常的人际交往常常因廉政典型的“光环”而受到不合理的干扰、限制和嘲讽。

二是廉政干部生活难。廉政干部往往只顾埋头工作,不关心个人得失,对名和利都看得很淡,很少为之去争去抢。而我们的社会,对于廉政典型常常缺乏必要的关心,使得廉政干部付出得多,收获得少,很多廉政干部,在社会物质财富高度发达的今天,依然蜗居在面积狭小的旧房子里,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以致在很多人印象里,清廉就是清贫的代名词。

三是廉政干部提拔难。廉政干部大多原则性强,遇到问题,不徇私情,因为敢批评敢动真格,常会得罪一些人,有时还会被“穿小鞋”。在干部选拔中,有些廉政干部就因此遭到打击报复,有的人故意借机给廉政干部多提缺点多提意见。有些单位领导,认为廉政干部爱较真,是“刺儿头”,不好管,也不愿意提拔这样的干部。

要想让廉政干部不再怕宣传,让廉政干部理直气壮地廉下去,我们整个社会就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良好和宽松的环境。

首先,要加大对廉政干部的宣传力度。我们现在对廉政干部的宣传,声势不强,氛围不浓,影响不深,在为数不多的廉政典型宣传中,不是陷入了过多关注廉政干部生活清贫、带病工作这类细节的套子,就是试图以“高大全”形象随意拔高。这样宣传出来的典型,高不可攀,让人既难以信服,也难以学习。加大对廉政干部的宣传,不仅要求我们及时推出一大批廉政典型,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同时还要注重宣传艺术,提高宣传效果,使廉洁从政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使被宣传的典型能润物无声般地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榜样。

其次,要优化廉洁从政的环境。对于廉政干部,组织上要加强关怀,提供保障。廉政典型是体现在廉洁从政上的,我们不仅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廉政典型,在生活上还要对他们给予足够的关怀。虽然现在达不到“高薪养廉”,但我们也应该“优薪养廉”,对廉政干部,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颁发廉政奖章,还应该让其在廉洁从政的同时,不光有体面的工作,还要有体面的生活,该享受的,就让他们理直气壮地享受。让老实人吃亏,最终是谁也不愿意当老实人。

第三,要大胆提拔任用廉政干部。用人是最大的导向,大胆提拔任用清正廉洁的干部,就能够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人们的价值取向。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严把选人用人关,绝不能让不廉洁的干部“蒙混过关”,更不能让那些甘于奉献、不求索取的好干部得不到正确对待和使用。

我们真切地盼望,在当前全社会积极倡导廉洁从政的大环境下,廉政典型怕宣传的怪现象不要再继续下去了。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廉政典型为何怕宣传?” 的相关文章

“为中国人吐气”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詹天佑(186l一1919年),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詹县(今江西委源),因祖辈经销茶叶,迁居广东。他于1861年4月26日出生在广东南海县,1919年4月24日病逝于湖北汉口。   詹天佑从小就聪颖好学。1872年,他作为中国首批官费留学生赴美国留学时,年仅12岁。在美国留学期间...

李昌平:朱总理,我有话对您说

      农民啊我的父母    为哺育我长大付出多少辛苦!    出风入雨不知春秋    披星戴月不避寒暑    农民啊我的亲人    不知怎样才能表达我一颗赤子之心    第一次见到李昌平,他...

农学家鲁明善

  鲁明善(1271―1368),名铁柱,字明善,以父名为氏。13世纪初期的畏兀儿人(维吾尔族),祖籍西域,在中原从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鲁明善出身于书香兼重臣之家,父迦鲁纳答思官至翰林学士、大司徒,是元代著名的翻译家,通晓畏兀儿、汉、藏、印度多种语言文字。鲁明善自幼随父习读。公元...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以毛主席为首的政协...

上书是我向农民忏悔

    李昌平,38岁,经济学硕士。原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 2000年2月10日,李昌平含泪写下一封“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心里话”的长信,上书国务院;3月下旬,国务院领导作出批示,农业部派员暗访监利县。随后,一场“痛苦而又尖锐的改革”在监利展开了。...

一个人和一座里程碑

  孙君志刚,这个性情刚强、好讲道理的年轻人,和我同样生活在有着众多“外来人口”的广州。如果机缘巧合的话,我们甚至还可能在某个草坪上的聊天聚会中相识,而聚会中甚至还有可能聊到“收容”这个话题。   但我和孙君志刚又是有所不同的,我有大学里的正式教职,有正式户口和在天河区公安分局办理的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