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精神 > 和谐与发展 > 正文内容

理大于公,公大于私――谈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

2004年01月15日
      一个人在主观上想着为国家作贡献,并且也表现出这种贡献来了,这种行为就是为公。做了贡献,当然也就要有回报。一般地这个回报大小相当于贡献的大小。(当然回报并不都是物质上的,很大的贡献是不好都用物质来回报的,精神上的回报是主要的) 
  输入与输出基本平衡,是一种相互关系稳定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这个规律就是理。不过人不是机械的,并不是一定要完全合理,输入可以稍为大于输出,输出也可以稍为大于输入。我们将理比作商品的价值,实际行为可以比作商品的价格。价格允许围绕价值作上下浮动,人的实际行为可以围绕理性行为上下浮动。 
  一个为公的人,他心里其实并没想着报酬,他并不是为了报酬才去为公。当他付出了贡献而没得到回报时,心里一时也不会有很大的不平衡,并不会很快停止为公的行为。而主观为私的人,他为公作贡献,目的就是为了报酬,如果没有得到回报,他立马就会停止为公的行为。这就是为公者与为私者的区别所在。 
  这个世界还有那种一心只想着公的人,他们可以为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管心里客观上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但直至死也不会说出来。按照理,一种输出远大于输入,一种长期输出而长期得不到应有回报的关系,是维持不了的。所以那种一心为公不计报酬的人就得死或者就精神分裂。死也是不合理的关系之破裂的表现形式。 
  死人真不是好事,不管是别人死,还是自已死。一心为公的人到头来换来的结果是死,就是因为他们是愚公,没想到理大于公。只要人家无私奉献,而不给人应有报酬的公是属于无理的公。对于这种无理的公,不值得为。当理与公发生尖锐矛盾时,就取理而弃公。就如公与私发生尖锐对立时,应顾全大局,取公而弃私一样。 
  下面我们再来谈另外一个问题。面对着歹徙的残暴的害人行为,你如何办。如果你有一身武功,那你就有维护公德的基础了,这种有能力制服歹人的人如不去表现自已的能力,就真是缺德。也有人即使自已没有救人的能力也会挺身而出。最终很可能是没有救到人,还将自已搭进去。就如不会水的人下河救人一样。如果是我会怎么办呢?我首先要看一下,自已有没有能力,如果有能力舍己救人。即舍了自已尚能救到别人,而不是将自已也搭进去。那我就要看这个人值不值得救。如果我去救的这个人,比我的社会价值大,我会去救他。反之就不会。但如果救人的行为确实有,真的有振兴公德的客观效果,而这种效果真的比死了我自已价值还大。那就是搭上自已的性命也要去救人。在这个例子中存在着这么一个理,即人应当追求最大的价值,应当力求以小的代价获得事情的成功。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返回列表

没有更早的文章了...

下一篇:站在失败者这一边

“理大于公,公大于私――谈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 的相关文章

社会规范的四项自然原则

      对人际关系的规范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前提,规范的手段不外于法律、伦理习俗和道德三种。不规范即无秩序,无秩序的社会使人们的身心疲惫不堪,处于强内耗状态之中。长期的或激烈的失范,还会导致社会的解体甚至毁灭。不合理的社会规范必然蕴含、激化冲突,文明的进...

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反对的声音

      一个国家,如果只有一种声音会怎样?那就没有对与错之分,没有大与小之分,没有好与坏之分。所以,你可以说这种声音是对的,是好的。因为我们缺乏判断的参照系。    一个国家应该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很微弱,但它可以衬托出某一种声音的强大;不...

垃圾回收呼唤法制

    专家说,垃圾实观资源利用,技术上已不是什么难题,难的是垃圾分类回收本身也是一种行为和习惯,同时又是―个经济体系。在经济因素尚不能成为拉动人们自觉行动的今天,在垃圾回收产业具有采集成本高而微利的情况下,垃圾分类回收要实现良性运作须要政府的直接参与,法制建立更必不可少。   进入9...

我们所需要的是平等的发展机会

      理想的态度就是面对现实,但不一定要听天由命。如何做?改变命运的轨迹就需要博弈的策略。设想自然界中,老虎吃羊的事情吧!一只羊吃草,老实巴交,挺善良。没招谁,也没惹谁。可老虎饿了就要吃它。其实就是要它去死。残忍啊!这对于羊来讲就是命中注定要死在老虎的...

道德银行:道德发展的制度安排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稳定发展,中国人的私人生活越来越富足,公共环境也越来越改善,但是人们发现,社会的道德水平在急剧下降:当人民币散落一地的时候,往往发生哄抢现象;当老人和孩子上公共汽车的时候,没有人为他们让座,而这些座位的名字是老弱病残专座;当歹徒行凶的时候,没有人上去制止。在学校里,老...

有感于中国富人被查税

      朱�F基一句“富人为什么可以不交税”,弄得中国的有钱人惶惶不安。中国富人们的纳税问题,成了关注的焦点。这是一件好事。偷漏个人所得税的问题早就该查了,如果做得好,既可长国库的钱袋,又能长政府的威信,既可缓和贫富差距引起的不满,又能让平头百姓增加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