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精神 > 和谐与发展 > 正文内容

崇尚平等

2004年01月15日
 

 

不平等的合作让人难受,即使一方暂时忍受,但长远上一定会破裂,而且很可能采取报复措施,以挽回过去的损失,最终可能对双方都不利。

平等主要是指每位国民都拥有相同的个人权利和义务。在激烈的竞争中,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权利与机会。平等是相对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平等,但永远不可能实现绝对平等。

大多数人都有维护自身利益的本能,与他人合作时,如果对方的实力与自己相近,通常就会平等合作。假如对方的实力比自己差得多,通常就会利用自己的实力压制对方,使自己获得较大的利益。国家为了保护弱者的发展,因而制定了类似于《反垄断法》、《价格法》等法规,以限制实力强的人或企业利用其实力压制弱者的发展。

当双方存在分歧时,如果双方实力相当,往往会通过谈判解决;当一方比另一方强时,便有可能压制对方。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平等都是有限的。不平等往往造成两极分化,对两极分化,各国都没有特效的办法,只能通过法规及完善的社会福利,保护弱者的利益及帮助弱者发展。当然,很多强者也自觉地将自己的财富回报社会,为弱者谋福利。

在相对平等、安定的环境里,多数人生活快乐。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受利益驱动,一些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这种差异获取好处,从而造成了许多不平等。适当的不平等是正常的,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但严重的不平等往往会带来冲突、战争,对社会发展十分不利。

平等是抗争的果实,没有抗争,就没有平等可言。例如,如果你不讨价还价,对方的要价通常会比较高;只有适当讨价还价,才能取得比较公平的价格。尽管许多抗争并不能换来完全的平等,但也是必要的。人类历史上,为了争取平等权,弱者进行了无数次抗争,终于换来了今天的相对平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越来越趋向于平等。

建立平等的社会关键在于发展物质文明。没有丰富的产品,强有力者得到的自然多一些,弱者得到的很少,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差距就很大,从而形成很不平等。假如物质极其丰富,无论是强者或是弱者都基本可以得到所需的东西,那么,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差距实际上就比较小,也就比较平等。

任何社会都存在不少问题,很多问题并非我国所特有的,也不是现在才有的。我们要面对现实,努力发展自己。如果只是抱怨或悲观,或者回避问题,都于事无补。

人生不过是宇宙的瞬间,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要还归于自然,因此,即使自己强而有力,也不要凌驾于众人之上。这是人类应有的良知。

 

 

(本文是草稿,写于2002年9月。)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返回列表

没有更早的文章了...

下一篇:站在失败者这一边

“崇尚平等” 的相关文章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八大关系年会上的讲话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八大关系,其中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协调经济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涉及可持续发展实质内容的人类价值取向的把握,协调代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代内企...

理大于公,公大于私――谈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

      一个人在主观上想着为国家作贡献,并且也表现出这种贡献来了,这种行为就是为公。做了贡献,当然也就要有回报。一般地这个回报大小相当于贡献的大小。(当然回报并不都是物质上的,很大的贡献是不好都用物质来回报的,精神上的回报是主要的)    输入...

道德社会何以可能?

    新买《读书》1995年第8期,闲时翻阅,读到王蒙先生讲述的第二手经验故事:  我听一些部队的同志这样说过:一打仗思想问题都解决了,而且表现会相当好,相当英勇!炸弹来了,可以扑到别人身上牺牲自己保护同志。但仗一打完,一休整,矛盾又出来了为什么给他提...

道德银行:道德发展的制度安排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稳定发展,中国人的私人生活越来越富足,公共环境也越来越改善,但是人们发现,社会的道德水平在急剧下降:当人民币散落一地的时候,往往发生哄抢现象;当老人和孩子上公共汽车的时候,没有人为他们让座,而这些座位的名字是老弱病残专座;当歹徒行凶的时候,没有人上去制止。在学校里,老...

有感于中国富人被查税

      朱�F基一句“富人为什么可以不交税”,弄得中国的有钱人惶惶不安。中国富人们的纳税问题,成了关注的焦点。这是一件好事。偷漏个人所得税的问题早就该查了,如果做得好,既可长国库的钱袋,又能长政府的威信,既可缓和贫富差距引起的不满,又能让平头百姓增加信心...

重建精神生态――一个人文学者关于环境问题的笔记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尚书・太甲》   地球生命的历史是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生态危机表明人与环境之间某种关系遭受破坏。造成破坏的原因,据西方学者分析,乃是由于工业腾飞和技术变革,新技术在经济上有功,在生态上罪孽深重。这是康芒纳的经典观点。我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