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精神 > 和谐与发展 > 正文内容

社会反应论

2004年05月12日
      每个人都在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在时刻发生社会行为。社会行为可能是言语,可能是行动。社会言行可能是生活性的,可能是交往性的,可能是经济性的,也可能是行政或司法性的。
  每个人的每个社会行为都会引起一定的社会反映。这种社会反应可能是心理的,也可能是行为的;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反面的;可能是即时的,也可能是滞后的,可能是微弱的,也可能是强烈的;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期的;可能是个体的,也可能是群体的。
  不要轻视社会心理反应,因为任何社会心理反应都会或早或晚、或强或弱地转变成社会行动反应。每个人的每个社会行为都必然引起行为对象的心理反应。这种社会心理反应,也许是喜欢,也许是厌恶;也许是感激,也许是憎恨。由于各种原因,社会心理反应不一定立刻转化为社会行动反应,一旦转化为社会行动反应,优秀行为主体就会得到回报,不良行为主体就会自食其果。
  每个人的每个社会行为之所以都会引起一定的社会反映,一方面是由于每个行为主体的每个社会行为都会给行为对象的利益带来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每个行为对象像行为主体一样也都关心自己的利益。
  利益构成是复杂的,可能表现为钱,可能表现为物,可能表现为名,可能表现为权,也可能表现为身体感觉或心理感受。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也都将增进或损害他人利益;都在发生社会行为,也都将面临社会反应;都在享受行为乐趣,也都将承担行为后果。
  人的社会行为如下棋,甲乙双方都将对对手的每一步棋有所反应。高明的棋手不仅知道自己怎样走棋,也知道对手怎样还棋。人的社会行为如拳击,甲乙双方都会对对手的每一拳有所反应。只有劣等拳手才会把对手当作木头人,想不到对手会招架、会躲闪、会忍受、会报复,还会顺手牵羊。
  有些人只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总喜欢从亲戚、朋友、同学、战友、员工、客户甚至政府部门那里捞便宜,想不到他们一旦作出反应,吃亏的还是自己。有些人既追求个人利益也关心他人利益,严于律己、宽已待人、关心社会、助人为乐、尊重员工、体贴客户,于是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回报,结果是名利大丰收。看来,许多个人利益不是个人争来的、夺来的,而是从社会反应中得到的。
  许多人只知道追求个人利益,不知道人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只知道从事社会行为,不知道社会行为必有社会反应;只知道在社会中争夺个人利益,不知道从社会反应中争取个人利益。这是人生知识的重大缺陷。
  社会发展趋向于大众觉醒与自主。大众对各种社会行为越来越具有心理反应能力和行为反映能力。默默承受不良社会行为的现象在逐渐减少,勇敢抵制不良社会行为的现象在逐渐增加。在大众觉醒化、自主化的潮流中,优秀社会行为正在日益被回报,不良社会行为正在日益被惩罚。我们已经看到这样一种趋势,即富有的人往往不是那些看重个人利益的人,而是那些看重社会利益的人。
  为争取社会良好反应就要修德。人人都要培养尊人、敬人、容人、爱人、帮人、助人、利人、救人的好习惯,多为他人做好事,多为社会谋利益。当然,做好事的前提是善于识人、知事,不要帮坏人、助坏事。
  人人都需要修德,掌握各种权力的人更需要修德。这类人掌管的社会行为最多,得到的社会反应也最多,当然有好也有坏。掌权人为巩固与扩大自己的权力,就应该多争取社会良好反应。为此,就要多行使为属下、为社会、为国家谋利益的权力。不要以权谋私,因为靠权力谋来的私利往往是脆弱的、有限的,至少是肮脏的。不要轻视社会反应,因为社会反应将决定掌权人私利的大或些�⒂谢蛭蕖R膊灰�轻视弱势个人及弱势群体反应,因为他们的弱小可能只是一阵子,而掌权人要过一辈子。
  前一半是社会行为,后一半是社会反应,加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事物。社会行为是因,社会反应是果,有因必有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没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善恶必报。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包括既看因也看果。人人都在追求智慧,把握因果是一种大智慧――人生大智慧,经营大智慧。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社会反应论” 的相关文章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八大关系年会上的讲话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八大关系,其中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协调经济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涉及可持续发展实质内容的人类价值取向的把握,协调代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代内企...

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反对的声音

      一个国家,如果只有一种声音会怎样?那就没有对与错之分,没有大与小之分,没有好与坏之分。所以,你可以说这种声音是对的,是好的。因为我们缺乏判断的参照系。    一个国家应该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很微弱,但它可以衬托出某一种声音的强大;不...

垃圾回收呼唤法制

    专家说,垃圾实观资源利用,技术上已不是什么难题,难的是垃圾分类回收本身也是一种行为和习惯,同时又是―个经济体系。在经济因素尚不能成为拉动人们自觉行动的今天,在垃圾回收产业具有采集成本高而微利的情况下,垃圾分类回收要实现良性运作须要政府的直接参与,法制建立更必不可少。   进入9...

道德银行:道德发展的制度安排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稳定发展,中国人的私人生活越来越富足,公共环境也越来越改善,但是人们发现,社会的道德水平在急剧下降:当人民币散落一地的时候,往往发生哄抢现象;当老人和孩子上公共汽车的时候,没有人为他们让座,而这些座位的名字是老弱病残专座;当歹徒行凶的时候,没有人上去制止。在学校里,老...

有感于中国富人被查税

      朱�F基一句“富人为什么可以不交税”,弄得中国的有钱人惶惶不安。中国富人们的纳税问题,成了关注的焦点。这是一件好事。偷漏个人所得税的问题早就该查了,如果做得好,既可长国库的钱袋,又能长政府的威信,既可缓和贫富差距引起的不满,又能让平头百姓增加信心...

大自然对中华民族的严峻挑战

仅仅在最近的几十年之内,人们才认识到大自然对中华民族的挑战有多么严峻。我们的列祖列宗经历的艰难困苦是多么沉重。中华民族生息的这一片土地,由于印度板块的楔入导致青藏高原隆起,这对于中华民族基本生存条件的影响有多么强烈。母亲河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馈赠有多么丰厚,同时对中华民族的考验有多么严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