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精神 > 和谐与发展 > 正文内容

市场经济和奉献精神

2004年05月27日
 

  过去有一句口号叫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意思是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都不能像鲁滨逊那样离群索居,都应当在社会上负一份责任,同样,他人也会给你许多你个人无法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句口号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是正确的。可是近来不大提了,被人们视为落后了的观念,倒像曹操“宁让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论调大行其道。

  时下常常听到的是这样一种议论: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是交换经济,其竞争性、等价交换性与奉献精神的谦让特征格格不入,奉献精神与市场经济难以结合在一起。果真如此吗?倘若在私有制条件下,这种看法确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现实性。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及共同富裕的目标,已把广大人民群众连接为最广泛的社会主义集体,使全体人民有了共同的根本利益,社会成员只有在保证社会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个人利益,这就为奉献精神的生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不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追求经济效益,它必然要通过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这种竞争与私有制条件下的竞争有实质的区别,后者是资本拥有者为无限度地追求超额利润、剩余价值而展开的不择手段、你死我活的争斗,而前者是为了打破人们长期形成的平均主义观念,倡导开拓进取的精神,提高生产效率,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样的竞争是与协作、谦让等奉献精神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也具有同样的意义,它体现着市场经济活动中经营者劳动者的平等互利关系,并不妨碍人们在市场之外更广泛的生活空间中谦让等奉献精神的实现。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加上西方资产阶级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势必同物质经济利益结下不解之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和等价交换原则在一部分人那里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如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唯利是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恶意竞争:也出现了见死不救或先讲价钱后救人的不道德现象.等等。这就从另一侧面显示了奉献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的必要性,通过弘扬奉献精神,可以对种种不正常的现象加以限制、矫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本质上的一致性是奉献精神生成的肥沃土壤;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对这些负面效应进行限制和矫正。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市场经济和奉献精神” 的相关文章

社会规范的四项自然原则

      对人际关系的规范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前提,规范的手段不外于法律、伦理习俗和道德三种。不规范即无秩序,无秩序的社会使人们的身心疲惫不堪,处于强内耗状态之中。长期的或激烈的失范,还会导致社会的解体甚至毁灭。不合理的社会规范必然蕴含、激化冲突,文明的进...

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反对的声音

      一个国家,如果只有一种声音会怎样?那就没有对与错之分,没有大与小之分,没有好与坏之分。所以,你可以说这种声音是对的,是好的。因为我们缺乏判断的参照系。    一个国家应该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很微弱,但它可以衬托出某一种声音的强大;不...

垃圾回收呼唤法制

    专家说,垃圾实观资源利用,技术上已不是什么难题,难的是垃圾分类回收本身也是一种行为和习惯,同时又是―个经济体系。在经济因素尚不能成为拉动人们自觉行动的今天,在垃圾回收产业具有采集成本高而微利的情况下,垃圾分类回收要实现良性运作须要政府的直接参与,法制建立更必不可少。   进入9...

道德银行:道德发展的制度安排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稳定发展,中国人的私人生活越来越富足,公共环境也越来越改善,但是人们发现,社会的道德水平在急剧下降:当人民币散落一地的时候,往往发生哄抢现象;当老人和孩子上公共汽车的时候,没有人为他们让座,而这些座位的名字是老弱病残专座;当歹徒行凶的时候,没有人上去制止。在学校里,老...

大自然对中华民族的严峻挑战

仅仅在最近的几十年之内,人们才认识到大自然对中华民族的挑战有多么严峻。我们的列祖列宗经历的艰难困苦是多么沉重。中华民族生息的这一片土地,由于印度板块的楔入导致青藏高原隆起,这对于中华民族基本生存条件的影响有多么强烈。母亲河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馈赠有多么丰厚,同时对中华民族的考验有多么严峻。 ...

重建精神生态――一个人文学者关于环境问题的笔记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尚书・太甲》   地球生命的历史是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生态危机表明人与环境之间某种关系遭受破坏。造成破坏的原因,据西方学者分析,乃是由于工业腾飞和技术变革,新技术在经济上有功,在生态上罪孽深重。这是康芒纳的经典观点。我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