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精神 > 和谐与发展 > 正文内容

温暖的力量 感人的瞬间――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全国道德模范代表侧记

2017年12月14日

  热烈的掌声,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内响起,铭记着一个暖心感人的场景。

  17日上午9时30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亲切会见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600多名代表。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同大家热情握手、亲切交谈,代表们纷纷向总书记问好。握手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回到队伍中间,准备同代表们合影。总书记看到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两位道德模范代表年事已高,站在代表们中间,总书记握住他们的手,微笑着问候说:“你们这么大岁数,身体还不错。你们别站着了,到我边上坐下。”

  习近平总书记拉着他们的手,请两位老人坐到自己身旁来,两人执意推辞,习近平一再邀请,说:“来!挤挤就行了,就这样。”

  相机快门按下,记录下了这一感人瞬间。

  会见结束后,习近平语重心长对有关部门的同志说,给老道德模范让座,这是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这就叫人伦常情。总书记的话是言传,更是身教,在人们的心田荡漾。

  黄旭华是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他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以身许国,阔别家乡30载,其间一次也没有回过老家。

  “从1958年开始到现在,我没有离开过核潜艇研制领域,我的一生没有虚度。”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会见,让黄旭华又一次感受着党和国家赋予他的使命与荣光。

  “我做梦也没想到,总书记竟然把我请过来坐到他身边,还问了我的健康情况。总书记对我们的关怀,我要回去传达,要让所有同志认识到我们任重道远,要再铸辉煌。”黄旭华说。

  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们前后历经30多年,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一条10公里的“天渠”,使曾经缺水干旱的贫困村面貌一新。

  回想习近平总书记同大家合影的情景,黄大发十分激动:“总书记对我们老党员关心得很、尊敬得很,我很感动,也很光荣。合影后,总书记回头向大家挥手告别,我们也赶紧向他招手。”

  身教重于言教,掌声久久回响。习近平总书记一个自然而然的举动,身体力行中华民族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展现出亲民爱民的崇高风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先进模范的尊敬与关爱,一次次为全社会作出示范,引领着社会风尚。

  2013年9月26日,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习近平总书记把目光转向坐在第一排左边的一位老人。他饱含深情地说,我刚才看到这位老大姐,她就是我们的老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她今年90多岁了,我看到她以后心里一阵阵的感动。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当大家发言结束,总书记准备发表讲话时,他望了望坐在右边不远处的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90岁高龄的冯其庸先生,对大家说,今天出席座谈会的不少老艺术家年事已高,大家如果累了,就到休息室休息或者走动走动。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用他的实际行动,为与会代表上了关爱模范、尊重典型的生动一课。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原团长田华这次当选为全国道德模范,参加了这次会见。习近平总书记握着她的手,向她表示亲切问候。田华动情地回忆说,总书记工作那么忙还专门抽出时间来看望大家,同大家见面合影,这说明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具有何等重要性。如果全国人民都自觉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践行者,国家和民族必将拥有更加昂扬自信的精神风貌!党的十八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成效越来越大,与党中央的重视与关心密不可分。

  作为第一届获奖的全国文明校园代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王艳军说,习近平总书记同参会代表亲切的“一握”,给老模范代表的“一让”,令人难忘、令人敬仰。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倍加努力,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更大贡献,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希望。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记者吴晶、黄小希)

  《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18日 02 版)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温暖的力量 感人的瞬间――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全国道德模范代表侧记” 的相关文章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八大关系年会上的讲话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八大关系,其中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协调经济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涉及可持续发展实质内容的人类价值取向的把握,协调代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代内企...

社会规范的四项自然原则

      对人际关系的规范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前提,规范的手段不外于法律、伦理习俗和道德三种。不规范即无秩序,无秩序的社会使人们的身心疲惫不堪,处于强内耗状态之中。长期的或激烈的失范,还会导致社会的解体甚至毁灭。不合理的社会规范必然蕴含、激化冲突,文明的进...

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反对的声音

      一个国家,如果只有一种声音会怎样?那就没有对与错之分,没有大与小之分,没有好与坏之分。所以,你可以说这种声音是对的,是好的。因为我们缺乏判断的参照系。    一个国家应该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很微弱,但它可以衬托出某一种声音的强大;不...

垃圾回收呼唤法制

    专家说,垃圾实观资源利用,技术上已不是什么难题,难的是垃圾分类回收本身也是一种行为和习惯,同时又是―个经济体系。在经济因素尚不能成为拉动人们自觉行动的今天,在垃圾回收产业具有采集成本高而微利的情况下,垃圾分类回收要实现良性运作须要政府的直接参与,法制建立更必不可少。   进入9...

道德社会何以可能?

    新买《读书》1995年第8期,闲时翻阅,读到王蒙先生讲述的第二手经验故事:  我听一些部队的同志这样说过:一打仗思想问题都解决了,而且表现会相当好,相当英勇!炸弹来了,可以扑到别人身上牺牲自己保护同志。但仗一打完,一休整,矛盾又出来了为什么给他提...

我们所需要的是平等的发展机会

      理想的态度就是面对现实,但不一定要听天由命。如何做?改变命运的轨迹就需要博弈的策略。设想自然界中,老虎吃羊的事情吧!一只羊吃草,老实巴交,挺善良。没招谁,也没惹谁。可老虎饿了就要吃它。其实就是要它去死。残忍啊!这对于羊来讲就是命中注定要死在老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