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精神 > 和谐与发展 > 正文内容

司马光的用人原则

2017年03月23日

 
    唐朝有个宰相叫崔甫,他当宰相不到200天,就选了800名官员。唐德宗问他:有人说你用的人多沾亲带故,为什么?崔答道:臣为陛下选用百官,不敢不认真负责;如果是我从来不认识的人,我怎能看他的德才来选用呢?唐德宗认为有道理。
    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提到这件事时,提出异议:“夫天下之贤,固非一人所能尽也,若必待素识熟其才行而用之,所遗亦多矣。”据此表明自己的用人主张,主要有三层意思:其一,“用人者,无亲疏、新故之殊,唯贤、不肖之为察。其人未必贤也,以亲故而取之,固非公也;苟贤矣,以亲故而舍之,亦非公也。”其二,“举之以众,取之以公。”其三,“众曰贤矣,己虽不知其详,姑用之,待其无功,然后退之,有功则进之。”
    司马光不愧是古代大政治家,他在用人上提出的观点确实高明。司马光的用人观,从他写完《资治通鉴》算起,距今已近千年,现在看来,不但切中古时的用人之弊,就是放在当今也不过时。
    学史可以明智,借古不妨论今。重温一下司马光的用人观,或许能受到启发。
    任人唯贤与任人唯亲,这两条对立的用人路线,有时也会有交叉,或者所用亲故有贤能,或者所用贤能有亲故。司马光的观点非常鲜明。在他看来,用人只看“贤”与“不贤”,不看“亲”与“不亲”。因为亲故而用“不贤”,势必造成不公;但因为亲故而不用“贤”,同样有失公道。
    现在有些领导选用干部,与古代崔甫的做法一样,名义上是选贤用能,美其名曰出于“放心”“好用”的考虑,却把选用范围局限在“身边人”“自己人”这样的“小圈子”里。即便用的人不差,也有很大弊端。除了像司马光指责的那样,将非亲非故的人才埋没外,还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封建时代的司马光提出一个非常民主的办法,那就是“举之以众,取之以公”。意思是,推举时凭威望口碑,使用时出以公心。其实,这与我们提倡的听取群众意见、坚持公道用人是一个道理。那为什么还会出现选人失察、用人失误呢?问题就在于,“众”的范围不大,“公”的程度不够。
    选人用人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责任,但并非领导干部的个人行为。一方面,领导干部个人眼光毕竟有限,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选人,就不能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另一方面,领导干部用人,是代表组织行使职权。所以,用人,绝不能出于私心、为了私利。
    领导干部选人视野宽不宽,取决于能不能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虽然自己对选用对象了解不够,但只要大家认为是人才,就不妨选进来、用起来。不过,选用完了,还不能一选了之,一用了事。选准用好固然不易,但“能上不能下”也是用人上的一个难题。司马光提出“有功则进之,无功则退”,很值得借鉴。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这样,才会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让干部队伍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司马光的用人原则” 的相关文章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八大关系年会上的讲话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八大关系,其中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协调经济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涉及可持续发展实质内容的人类价值取向的把握,协调代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代内企...

理大于公,公大于私――谈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

      一个人在主观上想着为国家作贡献,并且也表现出这种贡献来了,这种行为就是为公。做了贡献,当然也就要有回报。一般地这个回报大小相当于贡献的大小。(当然回报并不都是物质上的,很大的贡献是不好都用物质来回报的,精神上的回报是主要的)    输入...

社会规范的四项自然原则

      对人际关系的规范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前提,规范的手段不外于法律、伦理习俗和道德三种。不规范即无秩序,无秩序的社会使人们的身心疲惫不堪,处于强内耗状态之中。长期的或激烈的失范,还会导致社会的解体甚至毁灭。不合理的社会规范必然蕴含、激化冲突,文明的进...

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反对的声音

      一个国家,如果只有一种声音会怎样?那就没有对与错之分,没有大与小之分,没有好与坏之分。所以,你可以说这种声音是对的,是好的。因为我们缺乏判断的参照系。    一个国家应该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很微弱,但它可以衬托出某一种声音的强大;不...

道德社会何以可能?

    新买《读书》1995年第8期,闲时翻阅,读到王蒙先生讲述的第二手经验故事:  我听一些部队的同志这样说过:一打仗思想问题都解决了,而且表现会相当好,相当英勇!炸弹来了,可以扑到别人身上牺牲自己保护同志。但仗一打完,一休整,矛盾又出来了为什么给他提...

我们所需要的是平等的发展机会

      理想的态度就是面对现实,但不一定要听天由命。如何做?改变命运的轨迹就需要博弈的策略。设想自然界中,老虎吃羊的事情吧!一只羊吃草,老实巴交,挺善良。没招谁,也没惹谁。可老虎饿了就要吃它。其实就是要它去死。残忍啊!这对于羊来讲就是命中注定要死在老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