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精神 > 和谐与发展 > 正文内容

制度:应是人性化的

2017年03月19日
      “这是规定!”办事过程中,多少人的期望被这四个字浇灭。本来,办事应该遵守规则程序,但为何这四个字往往让人不理解,甚至不舒服?
  最近,一位法学硕士的遭遇,为此提供了新的注脚。他连续拿下某地公务员考试的笔试和面试第一,却因通知体检时身份证丢失,与梦想失之交臂。尽管他拿出护照、户籍等证件,却都无法证明“自己是自己”。面对突发情况,该不该让他参与体检?是严格按规定执行,还是从实际出发允许体检?
  事实上,这涉及的正是制度的刚性与柔性问题。一方面,制度是刚性的,普遍适用的,制度面前不能搞特殊化、人情化。另一方面,制度运行的现实环境在不断变化,任何制度设计都不可能预判所有可能的情境。正因此,制度的执行往往被赋予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使制度更好地切合实际,更富有生命力。这就是制度的柔性一面。也即是说,制度不能人情化,但应是人性化的,理应充满人性温度。
  唐代柳宗元即有言:“经非权则泥,权非经则悖。”制度不变的一面是为“经”,制度应变的一面是为“权”,制度的良好运转,应该有“经”有“权”,有刚性有柔性,有硬度有温度。如果缺少应有的“弹性”,制度运行往往会卡壳。比如有的地方规定公厕苍蝇不能超过两只,倘若机械地执行,结果就很难有操作性,也为人笑话。前一段曾有一则“官员在女儿婚礼上被带走”的假新闻在网上流传,但正如有关方面辟谣称“如果真像报道说的那样,纪委就实在太没有人情味了”。这说明,即便是严格执法,也应该带着对人的尊重与关怀。
  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制度有人性温度,使人们对制度更生出敬畏与尊重,更懂得了制度的真谛。比如高考期间规定,对接送考生车辆发生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教育警告后放行。人们制定规则制度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的权利和自由,而不是使制度成为生活的羁绊、道德的敌人。因而在很多制度的实际执行中,执行者也当本着这样的制度本意与善意来进行自由裁量。
  不能不看到,由于执行者或是偏离了良知的轨道,或是不懂得制度的善意,使制度的实际执行往往出现两种错位。一种是把“人性化”当成“人情化”而予以杜绝,不问实际情况而一味机械执行,结果使制度变得僵化、冷血。另一种则把“人性化”当作了搞“人情化”的挡箭牌,把合理使用自由裁量权当成搞关系的筹码,群众不跑不送就以制度的刚性来对付,借口“这是规定”来刁难,吃了拿了被请托了就“一切都好说”。这两种错误倾向都应坚决摒弃。
  社会因规则制度而产生秩序,社会也因规则制度而充满温馨与活力。既不能让制度变成橡皮泥,又不能冷却制度的人性温度,这始终是对制度执行者的一道考题。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制度:应是人性化的” 的相关文章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八大关系年会上的讲话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八大关系,其中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协调经济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涉及可持续发展实质内容的人类价值取向的把握,协调代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代内企...

理大于公,公大于私――谈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

      一个人在主观上想着为国家作贡献,并且也表现出这种贡献来了,这种行为就是为公。做了贡献,当然也就要有回报。一般地这个回报大小相当于贡献的大小。(当然回报并不都是物质上的,很大的贡献是不好都用物质来回报的,精神上的回报是主要的)    输入...

社会规范的四项自然原则

      对人际关系的规范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前提,规范的手段不外于法律、伦理习俗和道德三种。不规范即无秩序,无秩序的社会使人们的身心疲惫不堪,处于强内耗状态之中。长期的或激烈的失范,还会导致社会的解体甚至毁灭。不合理的社会规范必然蕴含、激化冲突,文明的进...

垃圾回收呼唤法制

    专家说,垃圾实观资源利用,技术上已不是什么难题,难的是垃圾分类回收本身也是一种行为和习惯,同时又是―个经济体系。在经济因素尚不能成为拉动人们自觉行动的今天,在垃圾回收产业具有采集成本高而微利的情况下,垃圾分类回收要实现良性运作须要政府的直接参与,法制建立更必不可少。   进入9...

道德银行:道德发展的制度安排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稳定发展,中国人的私人生活越来越富足,公共环境也越来越改善,但是人们发现,社会的道德水平在急剧下降:当人民币散落一地的时候,往往发生哄抢现象;当老人和孩子上公共汽车的时候,没有人为他们让座,而这些座位的名字是老弱病残专座;当歹徒行凶的时候,没有人上去制止。在学校里,老...

有感于中国富人被查税

      朱�F基一句“富人为什么可以不交税”,弄得中国的有钱人惶惶不安。中国富人们的纳税问题,成了关注的焦点。这是一件好事。偷漏个人所得税的问题早就该查了,如果做得好,既可长国库的钱袋,又能长政府的威信,既可缓和贫富差距引起的不满,又能让平头百姓增加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