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品格 > 人格 > 正文内容

中国人为什么勤劳却不富裕

2009年02月07日
第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的行政管制太多。制度成本太高了。第二个国家财政税收太多,政府在整个国民收入的大馅饼中分到的国民收入越来越大。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的国有资产的升值都转移到国家手里了但是没有到老百姓的手里面。 编者按:中国人比世界大多数其他民族都更勤奋,但我们为什么却还是不富裕?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用一本名为《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的新书回答了这一问题。近日,陈志武接受了青年周末记者李光的专访。 工时越长的国家,人均收入越低

青年周末:可能绝大多数中国人看了这本书的名字都会想知道,为什么我这么勤劳却还是不富有?

陈志武:第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的行政管制太多。制度成本太高了。我们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里面有几个小时首先是为了对冲这种制度成本,然后才是为自己赚的钱。我在书里面讲到,我能找到的大概26―30个国家里面,总体上的情况是工作的时间越长的这些国家反而是人均收入越低,其中中国是工作时间最长的,而收入差不多是最低的。

第二个国家财政税收太多,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政府在整个国民收入的大馅饼中分到的国民收入越来越大,是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的第二个重要的原因。所以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老百姓个人所得税的征税的起点要提高。

青年周末:您觉得提高到多少更加合适?

陈志武:至少到5000,最好是提高到8000、或者是10000都是应该的。只有民富了,才能更好的拉动内需。

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需求的下降已经很明确的给中国一个警告,过去这种靠投资和出口驱动的中国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要做调整,转移到依靠国内的民间消费的增长带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

次贷危机不证明不借钱花就好

青年周末:美国GDP中消费占70%,过去几十年中,他们这么膨胀的内需是怎么产生的呢?

陈志武:美国的内需逐年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在于金融创新。比如住房按揭贷款,这是一个很自然的金融创新,它可以最直接地让人提前消费。实际上,中国近几年在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这两种简单金融创新上的经历,即可证明金融创新的威力。

青年周末:可美国这不也出问题了吗?

陈志武:美国出问题,从这个意义上反过来说明中国必须得在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不能够说一个人有一次发烧或者是生病了,就把这个人扔到大街上就不要了,中国人也应该看到的是不能够因为有金融危机所以不要利用金融,不要去发展金融市场。不能说有的人借贷了还不起钱了出了问题,所以所有的人都不能去借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能说美国的这一次次贷危机就证明中国人不借钱花的方式更好。

青年周末:按照你的理论,是不是说中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中国的金融创新相对还不够?

陈志武:从某一简单的层面来说是这样的,更极端的一个比喻就是朝鲜和古巴,它们受到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比中国还要更小,但是大家是更愿意接受朝鲜的模式和生活水平,还是更愿意接受美国、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的收入和生活方式呢?这个是大家可以自己想象这个答案的。

青年周末: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关于中美老太太买房的这个故事又被很多人拿了出来,很多人说金融危机就是美国过度消费的后果,你怎么看?

陈志武:这个看法是很不对的。过去在没有金融产品、没有住房按揭贷款、也没有汽车按揭贷款的时候,一个典型的中国人是年轻的时候最没有钱,尽管那个年轻的时候最能够花钱,而以往的文化和观念还是鼓励年轻人要存钱,所以到老了以后钱是最多的时候,可这时恰恰是一个人一辈子中最不想花钱、对花钱兴趣不大的阶段。

一般来说个人收入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这个消费意愿是随着年龄的上升而降低的,这就是一个矛盾。只有通过不同的借贷产品,还有其他的金融产品,才可以帮助每一个中国人把这两个曲线带来的矛盾给它平滑掉,让整个一辈子中间的幸福能够最大化。

青年周末:所以美国老太太的故事到今天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陈志武:(点头)是更有借鉴意义。利用金融来使得一个人一辈子幸福最大化,意义非常大,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比如说我看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实际上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你们年轻人谈恋爱很多人都以对方有没有房、有没有车来作为谈恋爱的基本条件,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住房按揭贷款,没有汽车贷款等其他的金融产品的话,那不同收入阶层出身的子女,他们在谈恋爱市场上面对的竞争优势是很不一样的,差别太大了。但是现在,多谢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按揭贷款等等,让那些普通家庭出身的年轻人大学毕业以后也能够通过不同的按揭贷款和其他的金融品种买到房子和汽车,所以这样一来的话,至少在这些方面,就让那些中低等收入,或者是普通家庭出身的那些年轻人不至于在找女朋友找男朋友上面落后于其他的更富有的家庭出身的人,是不是?

从很具体的角度来看的,我们会发现,金融市场提供的支持,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会涉及到每一个人的生活,跟一个人一辈子的幸福相关。有些人因为美国出现的金融危机就要放弃这种金融借代消费的模式,这是非常短视的、不理性的结论。

应该量一辈子的“入”为出

青年周末:中国人的量入为出的理念才是更合适的。

陈志武: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讲,是不是因为这一点中国人更落后呢?尽管发生了金融危机,但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美国人总体上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群体呢。

中国人讲量入为出,但对这个“入”的概念要做一个调整。中国人对量入为出的“入”的理解是今天和过去的收入,但是在金融市场非常发达的美国社会,这个“入”被延伸到不只是包括现有收入,同时也包括未来的收入预期。这样的话就把一个人一辈子的收入来作为你可以花的钱的总量,所以这个量入为出是量一辈子的收入为出,而不是量今天的收入加过去的收入来决定你可以花多少钱。

青年周末:所以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自己不会花钱,所以总是感觉自己不富有?

陈志武:一个是不敢花钱,一个是对未来没有安全感,政府在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等方面提供的支持太少了,所以这样的话,让更多的中国人没办法敢花钱。

希望爱思考的年轻人去改进制度

青年周末: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的时候,以为我看了这本书就知道自己为什么不富有,然后我就能知道自己怎么能富有起来,但是书看完了,感觉好像这个主要责任不在于我自己,我也做不了什么。对于我们这些个体来说,为了让自己更富有,您有什么建议?

陈志武:(笑)我觉得在个人方面就是个人立志,讲诚信,从小的事就开始给自己建立一些基本的做人的原则,不要去脱离开那种基本的原则。第二个就是在商业模式方面做一些基本的了解,多看一些这方面的书和文章,这方面的资料有很多,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个时候要幸运多了。

青年周末:您这本书是写给谁看的?

陈志武:我这本书主要是写给那些有兴趣了解一个整个社会良性发展的人,特别是非常普通的老百姓家庭出生的年轻人,让他们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达到高收入、财富型水准的话,最后有一个基础性的制度,还一些基础性的传统观念必须要做一些调整,否则的话,实现财富形式改善人们生活的基本的良好的愿望非常难以实现,换句话说,是针对那些喜欢思考的人而写的。

我一直在倡导在中国的财富所有权结构上进行民有化改革,让中国社会能够通过把剩下的国有资产和国有土地进行民有化的改革,让中国的老百姓更多的变成这些国有资产、国有土地的个人所有者,这样他们就能在未来经济增长带来的资产升值中分享到更多的好处。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资产的升值都转移到国家手里了但是没有到老百姓的手里面。

希望看了这本书的年轻人能够意识到这些问题,进而对中国社会的制度性建设做出贡献。(原题:金融借贷拉平青年人恋爱起点)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中国人为什么勤劳却不富裕” 的相关文章

勤奋

    一个不勤奋或不够勤奋的民族,不仅难以发展,而且不可能发达起来。只有非常勤奋的民族,才能较好地发展及保持长久的繁荣。在民族发达的时候,仍然需要勤奋,因为一松懈就可能立刻落后。在民族落后的时期,更需要勤奋。如果落后而不勤奋,民族就不可能发达起来。  发达民族的成功主要是靠勤奋的民族...

进取

      人类虽然只是大宇宙中极其微小的部分,但却是充满生机与智慧的重要部分,人类的本性就是在宇宙中不断求生存、图发展。无论玉皇大帝、佛主、上帝是否存在于天堂,无论人生是如何受各种因素的限制,每位合格的地球公民都应努力进取,争取不断进步。   古今中外,所...

快乐的衡量

      迄今为止,快乐的衡量仍然没有完整的体系。我偿试论述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希望对读者有点参考意义。  衡量快乐可用以下六个指标:  一、获取快乐的效率――单位时间里获得的快乐量。人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寿命相同的情况下,获取快乐的效率越高,一生得到的...

团结

      未来的竞争是全世界的竞争,仅仅战胜团体内的同事是远远不够的。哪个民族比较团结,哪个民族就能够较好发展,反之,就难以发展。历史是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我们应把眼光着眼于长远利益,着眼于全世界,而不能仅仅是一个小团体而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

善爱

  爱是人类的基本精神,也是一切美德的根本。爱能够令人快乐、健康,爱能够消除一切仇恨,爱能够使人充满力量及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同样,不良的爱往往是好心办坏事,这不是爱的错,而在于爱的方法不对。可见,我们不仅要有爱心,还要讲究爱的方法,也即要有善爱之精神。  世界并非只有爱或恨,爱恨的交错构成了复...

节约

    一个民族如果缺乏节约意识,一时造成的浪费或许不多,一代人造成的浪费必然很大,代代相传将严重影响民族的发展。  资金是发展事业的重要基础,建立经济基础要有完整的计划和耐心。很多人为打好这个基础花了不少时间,快则几年,慢则十年、二十年。发展之初,很多人缺乏资金。这时候所挣的钱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