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思维 > 思维方式 > 正文内容

思想的力量

2008年06月17日
    思想的力量有时是最无能的,有时一个小小的世俗的权力就可以让思想出不了世,甚至让拥有思想的人性命丢掉。所以,我们常常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当年那个面对杀气腾腾的罗马士兵仍然坚持把数学题证完的阿基米德就是一个例子,最后他惨死在不知名的罗马士兵的利刃下面。但是,虽然不知名的士兵粗暴地杀了阿基米德,但是这并不妨碍阿基米德的思想与智慧流传下来,而杀死他的那个士兵我们仍然不知道他姓氏名谁。手中的利刃的力量是有限的,受到时空的限制,秦始皇再暴虐,现在的人骂他,他也无能为力,但是拥有思想的孔子就不同了,现在如果有人批孔子,虽然他不会出来为自己辩护,但是他万世相传的徒子徒孙们却会极力维护他的尊严。这就是思想力量的明证。思想的力量常常在当世时非常弱,而且弱到毫无力量来保护自己。像意大利的那个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一样,那个时候他是多么地无助啊。可是,后来罗马教皇还是要站出来面向世界公开为他道歉。思想的力量所以又是具有时空穿透力的。所以,历代的最高统治者都极想同时要有一个圣人导师的称号。
  林彪曾经送给毛伟人四个伟大,“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林彪聪明的地方就在于把“伟大的导师”放在四个伟大的之首。因而深得毛伟人的器重,后来指定为接班人并且写进宪法与党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为什么一个导师的名号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就是因为导师里面包含了思想的力量,这是其他三个伟大所完全不能比拟的。其他三个伟大只证明自己在世时的伟大,而不能证明自己死后会怎样,只有导师这个伟大会证明自己无论将来如何,都会得到永生。可是历代的皇帝都没有谁敢把这个导师的头衔吞并了。所以,即使是皇帝每年也要去祭孔,也就是要承认孔子是他们世世代代的老师。并不敢自己就取而代之的。可见思想的力量有时要让世俗的权力都低下高傲的头。在这一点上,西方人就比我们懂得多,他们常常把世俗政治权力与思想精神权力作分离,一直到现在,让耶稣的归耶稣,凯撒的归凯撒。这就从一开始就杜绝了绝对权力的滋生。
  应该说我们这个民族也是重视思想的力量的,要不然一个人一经产生了一点思想就那么容易将之奉为圭臬,尊发明这个思想的人为圣人。但是,我们重视思想的方式与西方文化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是将之束之高阁,然后顶礼莫拜,然后就成了新思想的杀手锏,几千年来的思想禁区与文字狱简直就没有中断过。表面是重视思想,实际上在做一件专门扼杀思想的事情。而西方的重视思想,就是鼓励大家不断地发现新思想,提出新观念。同时也不妨碍他们尊重传统的思想观念。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思想的力量” 的相关文章

改进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为士柏网“中国新文化讨论”而作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及至影响外部世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象人的思想一样,无色无形,不可捕摸,它主要由后天环境(文化及教育的)影响所致;思维方式其实又具物质性,大脑皮层对相同事物的反映,会引起皮层“触突”产生某种化学反...

鲁迅与胡适的两种选择

      “现代性”一词已被许多知识者所注意,但我们发现,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现代性”的资源,或者说具有“现代性”意味的文化因子,少得可怜。因此,在打量这一概念时,知识界不得不求助于域外,而这一概念的本身,也正因为是舶来的,所以置身于这一语境...

潜意识的力量

  你有绝对权利随时可以控制的惟一对象,就是你的心态,这里所谓的"控制权利"是表示你"可以"控制,但并不表示你真的已控制,你必须学习运用此一权利并把它变成一种习惯。  内心里的意识是进行推理和思考的场所,它会分析各种资讯和数据并且导引通往潜意识之路,意识是经验发展的结果。  但潜意识不会思考...

理性

    理性是进步的根源,是素质的标志。只有当理性的光辉照耀到全体国民时,民族才能谈得上成熟。优秀的民族是理性的,优秀的人才也是理性的。一个缺乏理性的人,不仅难以发展,而且难以快乐生活。 一个成熟的人,通常不会受感情困扰。如果一个人常为情所困,说明他还不成...

“手掌”上的三个世界――当代文化差异的考察

  笔者在1986年写作小书《内核与外缘--中日文化论》及论文《海派文化的性质》的时候,曾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相比照,将它们分别界定为"农业文化"与"工商文化",同时还指陈这两个文化之间还存在着以阿拉伯文化为发表的"游牧文化",进一步说明三个文化的行进与互动,演绎出人类的文明进化史。   至今...

也谈现代科学为什么产生于欧洲?

     现代科学为什么产生于欧洲,而不是产生于中国?  今天不少人往往将此归结为的“实证主义”,甚至干脆归结于“唯物主义”。  往往把实验验证理论的方法,  作为十七世纪和十九世纪中叶,科学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开始出现的标志。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当我们论述科学精神时,经常被提到的一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