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思维 > 思维方式 > 正文内容

意识的独特构造

2017年09月04日
   

 

当我们谈论意识和意识的构造时,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意识源自于生存求取的自主驱动;

二是意识有不同的历史版本。

首先,意识源自于生命体生存求取的自主驱动。

我们勘察自然世界的一切生命体的意识活动,无论是低等生物体的意识活动,高等动物体的意识活动,以及人类体的意识活动,有一个极为明显的共同特征是,它们都具有生存求取的自主性,并由这种自主的生存求取,展开它们每一个生命体的意识活动。这个共同性非常重要地说明了,离开了生存求取的自主驱动,意识是既不会产生亦不能确立的。

我们反观现代人工智能,无论是电脑,网络,生产线上的各种作业机器人,以及能够判断地形运动的机器狗,能够打败一流围棋高手的AlphaGo,等等,尽管看上去它们都很有“智能”,但这种“智能”的本质是,它们都是组装好了的精确执行程序运算的机器,并不存在自主生存求取的意识功能。把它们放在生产线,实验室,工作室,没有工作人员的启动,它们是不会展开自主生存求取的意识活动和意识智能的。它们始终只是执行程序运算人工智能,而不是自主生存求取的意识智能。

所谓意识,它的第一要务是一种自主生存求取的行为。这是意识智能和人工智能的根本区别。一些人以为人工智能是意识智能,例如,以为谷歌的AlphaGo巳经具有和人一样的意识智能,而我以为,谷歌的AlphaGo只是和仍然是一个执行高级程序运算的机器,并不具有真正的意识智能。

不少人之所以把人工智能和自主意识搞的等同了起来,关键在于他们不了解,自主的生存求取是意识发生和生成的根基。地球上的生命意识行为,无论最简单的细胞和细胞群的剌激反应意识行为,还是复杂的感官合成判断的意识行为,以及人类的身体方式和概念方式联结的意识行为,都是以自主生存求取为根基的。

自主生存求取之所以是意识的根基所在在于:

第一,只有自主生存求取才会产生意识和意识能动。意识是一种自主能动,生命体在地球上的出现无论是什么样的物理的和化学的演变成果,它们的出现,每一个个体都同时展开着自主生存求取的内在驱动,这种自主生存求取的内在驱动就是不断地摄取外界的能量构建自体,维持自体的生存。如微生物的营养摄取,植物的水份养料摄取,向日葵的阳光摄取,昆虫的食物摄取等等,反映的都是以摄取外界能量来构建自体,维持自体的生存。这种摄取外界能量构建自体的能动造就了生命体的最初意识方式,即以刺激反应的方式感知对象和摄取对象的意识能动。而这种自主摄取外界能量构建自体的活动一旦解体,生命体的意识和意识能动就会立即消失。

第二,只有自主生存求取才会带来对意识外对象的感知。生存求取的自主驱动,造就生命体对所要摄取的能量对象的感知。这种能量对象的感知有刺激反应的感知和感官合成判断的感知。一般而言,刺激反应的感知不会造就对象的感知样式,而感官合成判断的感知则造就了对象的感知样式,如视觉感官造就了对象感知的视觉样式,如大小,形状,位置,运动,变化和色彩等等的感知样式。

第三,只有自主生存求取的内在驱动才会带来意识方式的进化。无论低等生物、高等动物,以及人类的意识方式和意识架构,都发生于主体和客体的联系之间和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之间。这样的联系和适应,造就了生命体在自主生存求取中的身体方式和文化方式的意识架构从简单积累到复杂构造的进化。例如,从简单的细胞群的刺激反应意识架构到多元感官合成判断意识架构的进化。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的考察中指出,我们的眼球是由最初的少量感光细胞束在漫长的生物进化中演变生成的。最初的感光细胞束只能分辨简单的黑白光亮,而眼球的进化生成则造就对象形状和色彩的视觉感知样式了。

由此,没有自主生存求取的驱动,自然世界的自在和自为是不会产生和绽出意识和意识智能的。我以为当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软件和硬件的设置,需要赋予电子智能生存需要的自主驱动,才能把执行程序的运算智能转变为自主驱动的意识智能,并由此迈向人类认知意识和自我意识的目标发展。

其次,意识具有不同的历史版本。

关于这点,我在生命意识方式进化的阐述中认为,自古以来,地球上的生命意识方式,在漫长的生物性进化和文化性进化中大体产生了三个历史版本:

第一个历史版本是低等生物的刺激反应意识;

第二个历史版本是高等动物的感官合成判断的意识;

第三个历史版本是人类的身体方式和概念方式联结的意识结构。

揭示意识的三个历史版本旨在说明,意识是一个历史的进化过程,意识的每一个历史版本都内含着它的意识方式和意识架构。在三个意识版本中,刺激反应意识版本和感官合判断意识版本是身体方式的,两者是建立在从细胞群到多元感官的生物性进化基础上的。

人类意识结构的历史版本是建立在生物性进化基础上的文化进化加入上的,是以身体方式意识版本为根基的概念方式加入和制导。概念方式的加入,使得人类的意识方式和意识架构走向了以符号指称为标识的名称和性状的概念构造,并由此造就了人类的概念语言、概念认知和概念方式的自我意识,进而以概念抽象运作所生成的非自然对象的概念建构和概念图像,并以抽象和经验统一的求取,反馈于经验实证求取,生成人类特有的概念制导的实践创造智能。

哲学地把握意识的三个不同历史版本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意识的不同历史版本中,看清意识方式和意识架构的历史演变,以及它们是怎样历史地生成和进化的,由此破除意识的神秘和自我绝对。另一方面,从身体方式和概念方式的联结中,特别是概念方式的破解中,解开人类意识和人类智能之谜,为电子智能技术走向人类智能的创造提供概念逻辑的引擎。

自主生存的求取,不同的历史版本,是地球生命意识的独特构造,也是地球生命意识赖以生成、进化和绵延不息的传承。深入地把握意识的独特构造,既是当代哲学的重要任务,更是当代科学的重要课题。其社会历史的背景是,人类的文化进化随着电子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转向从认知革命到意识革命的第二次飞跃,并将在这样的飞跃中,由肉体生命意识转向电子生命意识的创造,在这样的飞跃和创造中,预前地深入地搞清意识的独特构造,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意识的独特构造” 的相关文章

改进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为士柏网“中国新文化讨论”而作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及至影响外部世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象人的思想一样,无色无形,不可捕摸,它主要由后天环境(文化及教育的)影响所致;思维方式其实又具物质性,大脑皮层对相同事物的反映,会引起皮层“触突”产生某种化学反...

鲁迅与胡适的两种选择

      “现代性”一词已被许多知识者所注意,但我们发现,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现代性”的资源,或者说具有“现代性”意味的文化因子,少得可怜。因此,在打量这一概念时,知识界不得不求助于域外,而这一概念的本身,也正因为是舶来的,所以置身于这一语境...

潜意识的力量

  你有绝对权利随时可以控制的惟一对象,就是你的心态,这里所谓的"控制权利"是表示你"可以"控制,但并不表示你真的已控制,你必须学习运用此一权利并把它变成一种习惯。  内心里的意识是进行推理和思考的场所,它会分析各种资讯和数据并且导引通往潜意识之路,意识是经验发展的结果。  但潜意识不会思考...

理性

    理性是进步的根源,是素质的标志。只有当理性的光辉照耀到全体国民时,民族才能谈得上成熟。优秀的民族是理性的,优秀的人才也是理性的。一个缺乏理性的人,不仅难以发展,而且难以快乐生活。 一个成熟的人,通常不会受感情困扰。如果一个人常为情所困,说明他还不成...

“手掌”上的三个世界――当代文化差异的考察

  笔者在1986年写作小书《内核与外缘--中日文化论》及论文《海派文化的性质》的时候,曾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相比照,将它们分别界定为"农业文化"与"工商文化",同时还指陈这两个文化之间还存在着以阿拉伯文化为发表的"游牧文化",进一步说明三个文化的行进与互动,演绎出人类的文明进化史。   至今...

也谈现代科学为什么产生于欧洲?

     现代科学为什么产生于欧洲,而不是产生于中国?  今天不少人往往将此归结为的“实证主义”,甚至干脆归结于“唯物主义”。  往往把实验验证理论的方法,  作为十七世纪和十九世纪中叶,科学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开始出现的标志。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当我们论述科学精神时,经常被提到的一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