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思维 > 思维方式 > 正文内容

共相的原理

2017年09月05日
   

“共相”是古希腊哲学的一个重要哲学理念。这个哲学理念认为事物既具有它们的具体方式,又具有它们的共相方式。并认为共相是统摄具体的,共相有特殊“共相”和普遍“共相”,它们在各自范围内统摄具体事物。

 

然而很奇怪的是,在自然世界中有可以经验直观的具体事物,却没有可经验直观的共相事物。人们百思不解,既然自然世界中不存在可经验直观的“共相”事物,那么我们的大脑凭什么生成“共相”事物的观念和认定呢?

 

例如,中国古代哲学经常讨论的“易理”;西方哲学经常谈论的“理念”和“上帝”,等等。至今为止我们并不能经验直观地指着一个事物说,这就是“易理”,这就是“理念”,这就是“上帝”,等等。于是,就发生了两个问题:

 

一是,“共相”到底是什么?

 

二是,“共相”究竟是怎样在我们的大脑中生成和出现的?

 

有的学者认为,“共相”是事物的本质。这样的解释�z毫没有解决何谓“共相”的问题,不过是一个概念转换为另一个概念。人们将问,什么是“本质”?“本质”和“共相”一样也是没有它的经验直观的,我们同样不能指着一个经验直观的事物说,它就是“本质”。

 

也有学者认为,“共相”是有它的实在方式的,如“白色”是一种共相,“黑色”也是一种共相,它们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一切具有白色或黑色的物体中。把“白色”和“黑色”视为共相的实在方式的见解是有问题的,这样的见解没有从概念方式的架构上看清,无论“白色”和“黑色”都是语词的概念抽象,它们是由概念特质的抽象统摄而获得“共相”的架构的,好比“动物”、“星球”等等的语词,首先是具体对象的指称,其次才在名称和性状规定的概念建构中,以概念抽象统摄的特质,成为一切被称之为动物和星球的对象的“共相”。由此,我们并不能指着具体事物的白色、黑色、动物和星球的经验直观说,它们是共相的实在方式,我们只能说,白色、黑色、动物和星球的语词是概念方式的“共相”架构。

 

还有学者认为,尽管人们不能经验地直观“共相”,但人们可以通过理性思维来察觉“共相”。那么什么是理性思维呢?这个问题在许多哲学家那里一直是语焉不清的。康德的《纯粹理性的批判》认为,理性的普遍必然方式是知性判断,并归结了质的、量的、关系的、模态的四种理性判断方式。黑格尔的《逻辑学》则把理性归结为是概念逻辑的运作,我以为在这点上黑格尔是对的,理性是一种概念方式的思维架构,尽管黑格尔在概念的来源上,离开了世俗的勘察而认定概念是“绝对理念”的运作方式是不足取的。

 

对此我的见解是,何谓“共相”需要从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方式中寻求说明,才能获得透彻的理解。

 

1、“共相”不是意识外的实在,而是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方式架构。

 

概念的特质是,任何一个概念都是指称和对象联结的抽象,一个概念抽象一经形成,它就具有了抽象统摄一切可以被它所统摄的对象的特质。正是概念抽象统摄的特质造就了事物的共性,使得每个概念以事物共性的内含,成为它所统摄的一切对象、一切成员的共相所在。因此,“共相”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概念方式的架构,有多少个概念抽象统摄就会有多少个概念方式的“共相”。

 

罗素在《哲学问题》中用了二个章节专门谈共相世界和共相知识,我读后的感觉是,罗素关于“共相”的论述是含混的和不清晰的,他既认为字典中的词几乎都是代表共相的,又奇怪竟没有人理解“共相”的实体的存在,并把“白色”、“砍”等等理解为是“共相”的实在方式。之所以这样在于罗素的语言哲学始终没有从语词深入到概念,深入到人类的概念意识方式,深入到概念的特质,不了解概念具有抽象统摄的功能,因而无以透彻地看清,无论是“白色”的语词方式,还是“2+2=4”的数学方式,之所以能够成为“共相”,是在于慨念抽象统摄的架构。“共相”在本质上是一种概念方式的架构,而不是本体方式的实在。

 

此外,概念方式在人类头脑中的抽象运作,会以其逻辑进阶的方式,生成不同阶乘概念抽象统摄的“共相”,如,个别阶乘概念抽象统摄的“共相”,特殊阶乘概念抽象统摄的“共相”,一般阶乘概念抽象统摄的“共相”,以及根本阶乘概念抽象统摄的“共相”。“共相”不是千篇一律的,“共相”是有不同阶乘和不同层次的。

 

深入地了解“共相”概念抽象统摄架构,我们就不难洞察“共相”在人类头脑、人类观念和人类思想中的出现和生成,既不奇怪也不神秘,“共相”不是意识外的实在本体,而是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方式架构,它只存在于人类头脑的概念意识中。离开了人类头脑的概念意识方式,概念的抽象统摄,一切“共相”都会消逝而去。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共相的原理” 的相关文章

改进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为士柏网“中国新文化讨论”而作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及至影响外部世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象人的思想一样,无色无形,不可捕摸,它主要由后天环境(文化及教育的)影响所致;思维方式其实又具物质性,大脑皮层对相同事物的反映,会引起皮层“触突”产生某种化学反...

鲁迅与胡适的两种选择

      “现代性”一词已被许多知识者所注意,但我们发现,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现代性”的资源,或者说具有“现代性”意味的文化因子,少得可怜。因此,在打量这一概念时,知识界不得不求助于域外,而这一概念的本身,也正因为是舶来的,所以置身于这一语境...

潜意识的力量

  你有绝对权利随时可以控制的惟一对象,就是你的心态,这里所谓的"控制权利"是表示你"可以"控制,但并不表示你真的已控制,你必须学习运用此一权利并把它变成一种习惯。  内心里的意识是进行推理和思考的场所,它会分析各种资讯和数据并且导引通往潜意识之路,意识是经验发展的结果。  但潜意识不会思考...

理性

    理性是进步的根源,是素质的标志。只有当理性的光辉照耀到全体国民时,民族才能谈得上成熟。优秀的民族是理性的,优秀的人才也是理性的。一个缺乏理性的人,不仅难以发展,而且难以快乐生活。 一个成熟的人,通常不会受感情困扰。如果一个人常为情所困,说明他还不成...

也谈现代科学为什么产生于欧洲?

     现代科学为什么产生于欧洲,而不是产生于中国?  今天不少人往往将此归结为的“实证主义”,甚至干脆归结于“唯物主义”。  往往把实验验证理论的方法,  作为十七世纪和十九世纪中叶,科学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开始出现的标志。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当我们论述科学精神时,经常被提到的一个例...

中国人的命及其它

     谈起命和命运很多人会想到“生命”,“革命”,以为“命”者唯生命而已,其实这就有失狭义了。文化之中的“命运”不仅包括了一个人的生命,还蕴有人一生之发展态势,和生活的质量。古今中外都有”算命”的,中国的算命包括了人的吉凶祸福,身家性命,而外国的算命多是预测一个人是不是运气,什么时候可以尽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