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发明发现 > 正文内容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必须要有新思路,必须开辟新天地

2004年01月14日

 

  中国要想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与美国决一雌雄就必须在科技发展上创出自己的新路子,不能跟在美国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趣,美国有了什么芯我们在去搞一个我们的芯,似乎就不符合经济学原理。我们应当将科技发展的眼光拓展到美国还没有涉足的领域,比如说太空资源的探索和应有开发,再比如无电缆光电传输,还有就是非破坏性战略打击武器等等方面的研究。换言之,就是我们必须要有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东东,这才能使国家科技强大,才能使民族自豪感而生。而一些实用技术完全可以用我们的市场资源来换取,我多次谈到市场资源问题,只是可惜还没有时间系统研究和分析。 
  比如说开发新材料,合成材料,特别是在能源方面,要敢于突破传统。牟其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只要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虽然牟其中其人因为什么经济犯罪琅当入狱,但他的这个魄力还是十分有意义的。过去我们在批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时,并没有对这种说法进行科学分析,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谁对谁说的,就一古脑的评判。其实我估计那也就是一种说法而已,并不一定就会真是那么会事。当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过去认为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就完全有可能了。 
  从世界科技发展前景来看,科技发展趋势已经从以数理科学为核心的历史格局,逐步发展到以数理科学为基础,信息科学、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环境与能源科学等领域为中心的新格局。在此科技背景上,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将迎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技术为骨架的全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革命;21世纪也将是人类以多极化世界格局扼制强权政治,逐步建立国际新秩序并步入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新世纪。 
  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最近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2年学术年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经验告诉我们,战略技术、核心技术是引进不来 的,只能下决心自主创新。”根据徐冠华部长所提供的数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已经多年空缺;在产业技术领域,中国的发明专利只有日本和美国的1/30,特别是高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大部分或绝大部分为跨国公司所有。面对这种落后状况,徐冠华部长明确指出,“我们引进的目的是为了消化吸收和在更高层次上自主创新、实现跨越”,他指出,“我们要从观念上有一个改变,就是横下一条心,要创新、要跨越、要走在他人前面。” 
  我非常赞成徐部长的观点,中国要发展,中国要强大,就必须要创新,要走自己的路。一味的引进不但不能强国,反而很有可能误国。要创新,要走自己的路,就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中国经济如何在国际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壮大,特别要研究中国企业的竞争力。经济学家们从发展经济学角度考察了中国的竞争力,认为一是具有比较优势,其中包括劳动力低成本及地方特色(地方市场、文化、习俗等)两方面;二是落后优势,也称后发优势,即借鉴先进国家,不必事事从头做起,可走捷径。 
  在科技上更应当如此,以我看,时不我待,美国人已经在磨刀霍霍了,历史和大自然留给中国的时机不多了。大概也就有30年左右吧,因此,在未来30年的若干发展阶段中,科技发展战略要因时制宜,有所侧重。也就是要敢于和善于战略突破。前期的10--15年,要以全面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建成自主的经济、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以此在若干领域,特别是太空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带动,强化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后期,再用10--15年,主要解决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并形成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新的生长点,比如新材料,新动力燃料等。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返回列表

没有更早的文章了...

下一篇:认识你的创造潜力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必须要有新思路,必须开辟新天地” 的相关文章

21世纪,中国科技如何避免尴尬局面

    一、 历史因素  翻开任何一本科学教科书或专著(中医除外),总是看到一长串的外国人名,而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中国却很少有人露面。先不说那些在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顶级人物如阿基米德、牛顿或爱因斯坦等,就连一般技术专业领域提出原创性思想的也往往是“汤姆生”、“约翰”或什么...

科教兴国的文化传统障碍

      内容提要  科教兴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它的实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关键的动力和重要的保证。本文从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古代方术热、经济、政治等方面论述科教兴国的阻力和障碍,并提出了克服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科教兴...

优先发展生命科学是当务之急!

    最近几年,世界生命科学取得了让人瞠目的进展,这本应是让全人类都欣喜的好事,但是,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克隆、基因、器官移植等科技进步的未来看,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进步将要触及人类一个最敏感的话题――长生,而如果再把“长生”问题与世界经济、政治联系起来用大系统的方法看,也许我们都要...

纪念原子弹爆炸成功,谈谈我对建国后科技发展的认识

    我不认为写小说的文人是人才,本文所述的人才全是指自然科学界的。   谁更重视科学,我觉得没有必要争论,因为自近代以来,不论谁在台上,也不论什么制度,都是尊重人才的,特别是自然科学界的人才,历来是各国必争的,如果说谁不重视,那肯定说不通,也谈不上‘更’,因为都是尽...

再论科学技术是如何进步的?

  近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进步有三个来源,一是一大学为主的教育机构(包括国家设立的专门的研究机构),二是企业内部的研究机构,三是民间中的个人。其中,民间中个人的贡献率越来越低――其实这很好理解,因为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复杂,研究成本也越来越高,是个人很难胜任和负担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可...

强国对策9:活跃科学学会与启迪民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据报载,我国是世界上科盲较高的国家,近十多年来,我国的科学普及率几乎是停滞不前,严重限制了人们素质和情操的提高,社会上一时迷信泛滥、人群情趣低下不思进取,新思想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