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发明发现 > 正文内容

优先发展生命科学是当务之急!

2004年01月14日

 

  最近几年,世界生命科学取得了让人瞠目的进展,这本应是让全人类都欣喜的好事,但是,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克隆、基因、器官移植等科技进步的未来看,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进步将要触及人类一个最敏感的话题――长生,而如果再把“长生”问题与世界经济、政治联系起来用大系统的方法看,也许我们都要吓出一身冷汗:如果“长生科技”首先被极端组织所利用,全球经济政治的方方面面将有陷入全面混乱的可能。同时我们也该看到,虽然有些国家已经通过了“禁止克隆人”的立法,或者明确表态反对有悖传统伦理道德的研究,但是,这丝毫不能证明少数国家没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带有某种政治伪装的可能,因为他们更清楚“长生科技”的战略意义。 
  从国内形势看,我们也应该重视生命科学和长生科技的积极影响。 
  冒昧地说,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国家的民众目前是缺少信仰的,而我们这个民族从古到今都是崇拜天神,崇拜神灵,崇拜生命的,一旦迷失了信仰就会无所适从。目前,传统信仰的死灰复燃,各种新教的乘虚而入、日糜的社会风气、钱权崇拜的甚嚣尘上腐蚀着国家的机体等就是例子。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财产贫富极其不均的格局目前已经形成并且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更为特殊的是,与国外的情况不同,我国的这种格局仅仅是在这二十年才形成的,并且是在经济关系和法律体系极不完善的情况下形成的,这已造成民众心理的严重失衡,再加上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体制改革正在进行等客观原因存在,这都累积着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危险能量,如果不迅速找到释放能量的方法,后果是严重的。 
  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在人的一生中,如果有一线可能,人们最最渴求的一件事就是生命的无限延长直至永在。历史也已证明,为了长生的信念,人们普遍地愿意遵守公共的道德规范。因此,要想以德治国,要想让全民重聚凝聚力,就应该用科学的生命观,用“生命激励机制”营造一种团结进取,乐观向上,遵纪守法,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 
  在物质利益高于一切的当代社会里,由于物质资源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必然存在着尖锐的利益冲突、恶性竞争甚至是战争。而当人们看到生命长在的希望后,自然就会把珍惜生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无限制地繁衍人口和过度竞争甚至发生战争都不是珍惜生命之举,都将会被世人所唾弃。 
  当今世界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为现代人类建立科学的生命信仰夯实了基础。随着大型哺乳动物的克隆成功、基因图谱的绘就和器官移植技术的日臻成熟,当代生命科学已开始进入到揭开人体衰老秘密,延缓人体衰老进程,较长期地延长寿命的实质性实验阶段。如果人类能突破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 给人体实验科学让出更多的自有空间,那么,人类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彻底突破生命极限将有极大可能。当前,中国的生命科学研究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不很大,时机极好。 
  因此,如果国家把生命科学研究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让国人普遍地看到用科学延长自我生命的希望,国民精神必会为之一振。如果再让人们看到,只要从此以后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就能普遍地享有这项服务。到那时,不用强制,诸多符合国家和民众利益的道德规范,如:清政廉洁、克己奉公、积极进取、毋以善小而不为、遵纪守法等等就会被自觉遵守,国民素质也必会有飞跃式提高。如果我们国家率先在世界发起用生命价值观取代物质利益至上价值观的倡议,对推动世界文明的新进程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我认为,我们国家应该大张旗鼓地把生命科学,长生科技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项目,象当年搞两弹一星那么重视,让全体中国人,甚至让世界人民看到生命的新希望。这对于重结全民全党凝聚力,释放不安定能量,维护世界安全都将是迫切需要的。 

  建议人:高木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返回列表

没有更早的文章了...

下一篇:认识你的创造潜力

“优先发展生命科学是当务之急!” 的相关文章

中国科技人员工作和生活现状及基层科技体制现状简介

    前两天有一个网友[倒车,请注意]在这里贴了一个中国和印度比较的文章,里面根据一本小说内容这样描述中国“知识分子形象图”:   “出则豪华轿车相迎,入则妙龄美女相伴,乘则必打波音的(喻坐飞机如打的),住则必星级宾馆海景房,吃则海鲜大餐,喝则人头马XO,玩则高尔夫球...

纪念原子弹爆炸成功,谈谈我对建国后科技发展的认识

    我不认为写小说的文人是人才,本文所述的人才全是指自然科学界的。   谁更重视科学,我觉得没有必要争论,因为自近代以来,不论谁在台上,也不论什么制度,都是尊重人才的,特别是自然科学界的人才,历来是各国必争的,如果说谁不重视,那肯定说不通,也谈不上‘更’,因为都是尽...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必须要有新思路,必须开辟新天地

    中国要想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与美国决一雌雄就必须在科技发展上创出自己的新路子,不能跟在美国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趣,美国有了什么芯我们在去搞一个我们的芯,似乎就不符合经济学原理。我们应当将科技发展的眼光拓展到美国还没有涉足的领域,比如说太空资源的探索和应有开发,再比如无电缆光电...

也谈现在的中国为什么出不了陈景润

  本文不仅想探讨如今的中国为什么出不了陈景润,也要批一下部分媒体不懂科学、不懂大科学家产生的条件却肆意误导公众的行径。   有人说,现在的中国社会弥漫着一种普遍的浮躁之风,因此,很少有人能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又有媒体说,现在的中国社会已经不具备当初陈景润搞科研的环境等等等等...

再论科学技术是如何进步的?

  近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进步有三个来源,一是一大学为主的教育机构(包括国家设立的专门的研究机构),二是企业内部的研究机构,三是民间中的个人。其中,民间中个人的贡献率越来越低――其实这很好理解,因为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复杂,研究成本也越来越高,是个人很难胜任和负担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