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滋养中国人的科学精神
我们不会错失“太空时代”
主持人(记者诸巍 陈瑜):中国人梦想飞翔太空实在太久了,传说中有“嫦娥奔月”,敦煌壁画里有“飞天神女”,中国科技馆陈列着明朝幻想家万户试图乘“火箭”升空的画像。终于,我们成功了。然而在一片喜悦中,除却科技的进步、国家的强盛,我们似乎可以想得更远。“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成功,让中国站在了世界科技的前端,那么它对整个民族科学精神的锻造提升,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赵鑫珊(上海社会科学院教授、著名作家):没有科学精神是可怕的。当15世纪末、16世纪初时,中国明朝拥有最先进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具备了远洋的能力,然而因为缺乏科学精神,缺乏探索勇气,郑和根本没有用足全力,尽可能地走向远方,而是早早停下了脚步,于是中国错失了整个“海洋时代”,把它让给了葡萄牙、西班牙等国。21世纪是“太空时代”,我们怎么能重蹈500年前的覆辙?
倪正茂(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九三学社中央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古时的四大发明表明,中国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堪比列强。但中国传统制度和社会舆论将科技视为“奇技淫巧”,这一方面的能量没有得到释放,反而被遏制。所以,中国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段中在对自然、社会的探索方面,的确处于落后的地位。
王渝生(中国科技馆馆长、博士生导师):在科学精神的内涵中,很重要的是它的人文色彩,比如对个人创造力的尊重,对人本主义的追求。在西方文化中,为科学献身是非常光荣而崇高的。相反,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道德约束,要求人们面对敌人视死如归,而为科学牺牲却默默无闻。
像诺贝尔那样,在自己房间里捣腾炸药,还差点把自己炸个半死,也许直到今天,在中国依然会被人不理解。然而,当前苏联宇航员来中国科技馆参观时,听说万户的故事时,叹服不止,甚至跪拜先驱,这是对科学探索的何等尊敬。今天,当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平静、坚毅地走向飞船,走向不可预知浩瀚的宇宙,就在那一刻,他的勇气和胆略极大地改变着中国人对科学精神的理解。
走近科学精神一大步
主持人:对科学精神的呼唤,并非始于今朝,然而在现实中,我们还是看到不少对科学的粗暴和忽视,一次“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真的能让我们走近科学精神一大步吗?
倪正茂:应该看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一场里程碑式的跃进,这一事件本身就是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是科学试验的胜利进军。从多年前,具体进入这一计划以来,无论是飞船设计、火箭推动还是宇航员的训练,处处体现科学精神。从13亿人口中挑出一个杨利伟,也正是科学试验的精准选择。在这个漫长、复杂的过程中,我们向科学精神迈进了一大步。
赵鑫珊:一个国家的精神、一个民族的性格,的确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改变,但重大事件的推动,无疑非常重要。1949年,当整个日本仍然在战败的阴影中迷茫时,日本科学家汤川秀树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不知道让多少日本年轻人在课堂上挺直了腰板,伸长了耳朵,而他们后来正是日本“辉煌十年”的中坚力量。它树立的是对科学精神的崇拜,对科学偶像的尊崇,会对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指向作用。
王渝生:“神舟”五号发射前夕,中国科技馆组织了专门的中国航天技术展览,更安排“神舟”三号模型展出,许多孩子在老师带领下参观,不少外地旅行者特地增加了中国科技馆行程,我在一边看到的是闪烁的眼神,听到的是啧啧赞叹,科学精神的种子就在这当中滋长。谁能说他们中间不会诞生明天的哥伦布、加加林。
长久保持“神舟”的振奋
主持人:“神舟”五号上天,是一个契机,是一个拐点,它让中国人更深地感悟到了科学精神的魅力,当然精神的积淀绝非一朝一夕,我们有必要做得更多、更好。
倪正茂:如何把“神舟”五号的振奋长久地保持下去,我们需要相应的机制、法制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对比来看,美国在18世纪后期就颁布了《专利法》,这部通篇激励发明创造的法,被誉为在“天才之火上浇上利益之油”。而新中国的《专利法》直到1984年才出台,差不多晚了200年。用法制引导科学精神,我相信,法的正向激励功能,能充分开掘、推进科学事业,能将科学精神纳入人们的生活轨道,成为一种自然的精神。
王渝生:宇宙没有边际,探索没有止境,“神舟”五号升空成功后,预计2008年要发射新一代运载火箭,载人登月也已被正式列入议事日程。科学精神并非来自书斋里的清谈,科学对待每一个项目,奋勇开拓每一个课题,当一个个胜利传来时,科学精神终将融入民族的血脉。
以“神舟精神”助推改革
余南平 华东师大亚欧研究中心研究员
千年飞天梦,今朝终成真。昨天,“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举国欢腾,举世瞩目。“……矢志英雄伏虎……腾起万丈长龙。春雷震惊寰宇,人间天上欢隆。”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荣耀,这是改革进步的辉煌成就。对于正在通过改革开放走向富强文明的中国人来讲,杨利伟飞入太空,不仅仅是一种国家力量的象征,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勃发。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中国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信心,充分证明了华夏儿女有志气、有能力屹立于世界之林。
成功的背后凝聚着巨大的艰辛。载人飞船的工作环境相当恶劣――火箭升空时的剧烈震动、太空的真空环境、强烈的电磁辐射以及巨大的温差等,所以对质量和安全的要求格外严格,给研制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4年间,全国上百家科研院所的数万名工程技术人员,献身这一规模宏大的载人航天工程,以赤诚之心和顽强拼搏精神共铸中华“神舟”。“神舟”飞天证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神舟精神”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的延续,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生动写照。“神舟精神”堪称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新时代再现,“神舟精神”将伴随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载人航天是一项异常庞大复杂并带有很大探险性的系统性科技工程。在激动振奋之余,又应当清醒的看到,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前面的路还很长。“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虽然表明我国综合国力又登上新台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到达的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当前,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改革的任务并未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需要尽快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浅层次的、相对容易完成的改革任务基本上都已完成,各项改革正向更深层次的攻坚阶段挺进。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各种矛盾集中暴露的经济发展阶段,因而加大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经济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发展的失衡现象,也是改革亟待破解的难题。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在成就面前还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中国太空人登天之际,正值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这次全会,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项重要议题讨论研究,正是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实现经济体制改革新的突破和不断完善,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为中国在新世纪经济社会新一轮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十六届三中全会将成为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
和载人航天工程相比,深化改革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变革,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更需要我们发扬“神舟精神”。正视艰难困苦,正视问题矛盾,不回避、不退缩,依靠群众、联系群众,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将是我们化困难、解难题的不二法宝。对此,当我们仰望星空,赞叹“神舟”飞天给我们带来的自豪时,我们既不能忘记邓稼先等“中华民族的脊梁们”为我们今天改革与发展起点的巨大付出,同时我们还必须铭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而以“神舟”精神推动改革与开放,将使我们拥有九天揽月、星光璀璨的幸福之旅!
今天,让我们仰望太空
15日中午11时12分,我国第一位航天飞行员杨利伟正在太空用餐,而我――一位普通的中国公民捧着饭碗却忘了进食。一遍遍地看着神舟五号的发射实况转播,这一刻,我心潮难平,浮想联翩,我想对全体炎黄子孙说一声:今天的外太空是如此美丽,让我们抬头仰望,送去我们的祝福,祝福杨利伟,祝福“神舟”五号,祝福我们的祖国!
500年前我们错失了大航海时代,200年前我们错失了工业革命时代,今天我们再不能错失太空时代了。也许有人会说,中国国民经济实力并不雄厚,现在就大力发展载人航天事业,是否超前了点;也有人会想,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只有利于纯科学研究,尚不能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带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是实际点好。其实,这是一种短视。
如论者所说,“神舟”五号的上天会影响甚至改变整整一代中国年轻人的价值观,他们会更有冒险精神,更有科学和实践精神,会更宽容地看待成败得失。即便就经济效益来讲,用不了多久,载人航天技术蕴涵的巨大科技潜力和发展推力必将极大地提高我国各个基础领域的研究实力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有例为证,美国政府当年投资阿波罗计划是240亿美元,随后带来了几千亿美元的民用市场。资料显示,美国航天事业迄今已经创造了2万亿美元财富,预期在2020年可达到美国GDP的10%-15%。我们别忘了小平同志的论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在“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之际,我忽发杞人之想:人类在征服太空过程中,是否能吸取征服地球时的教训,更合理地去开发太空?二十世纪科技迅速发展,现代人享受到便利和舒适的同时,也在反思,我们在改造自然过程中,是不是犯下了一系列错误,譬如发展与生态的关系、人与万物的关系。地球人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已经尝到了“技术的解放力量转而成为解放的桎梏”的滋味。当人们征服地球之后,回头一看,发现地球原来是如此之小,其资源是如此有限,如果无限度消费下去,用不了多久,地球上的资源就有面临枯竭的危险,因此地球人把目光瞄准了浩瀚的太空。
地球人怎么去开发太空?是像开发地球那样呢,还是调整思路,思考一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责任,学会按自然规律行事。据悉,今年底,美国、欧盟、日本的探测器有望到达火星轨道,明年欧盟和美国的探测器将抵达土星,2020年则是美国预期载人登陆火星的时间。印度则明确表示将在2015年前后探索月球。韩国、巴西等很多国家都制订了各自的航天计划。新一轮的太空探索热潮正在兴起。此次我国“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表明了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而且有可能做得更好。我们自古就有杞人忧天之思,在开发太空之中,也定会更加理性地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王学进)
飞天预示科普高潮
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向浩瀚天宇的那一刻,你在想什么?对于我来说,万千思绪可以归结为一点:飞天就是一次科学探索的胜利,是科学精神的闪现,也许,还将是我们国家和民众未来科普教育的又一个转折点。
面对“神舟”五号的飞天成功,在保持一份朴素自然的爱国主义情操之外,我们还应当思索:对于一个正在现代化道路上孜孜以求、不断奋进的民族来说,飞天还有着更宏大广阔的意义。它让我们收获了“探索、求实、批判”这些千百年来科学探索和实践创造的精神内核,让我们看到无数科学工作者在探索过程中互助共进的感人场景,向我们展示了一整套探求科学知识、建立科学理论、评价科学成果的规范性程序。面对飞天以及所有从事飞天相关工作的同胞,我们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旁观者,我们对科学精神和科学真理的渴求会更加迫切,甚至可能掀起又一次全民科普高潮。
科学精神是开启民智、彰显理性的先锋,科学方法是有效保证人们取得创造成果的重要手段。科普就是对科学精神的弘扬、对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普及,飞天成功是又一个科普的兴奋点,我们要从这个兴奋点出发,更有效地激发国民在科普中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科学文化朝着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这些,都将是飞天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飞天是一刹那的成功,而它所影响和引导的方方面面将长久留存。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