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倡导崭新的思维方法――八论树立新的科技发展观

2004年05月13日
 

 关于新的科技发展观的评论原定到昨天告一段落。根据读者要求,今天增加一篇专谈新的科技发展观体现的思维方法。
    新的科技发展观是一种辩证思维的整体发展观。近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国经济学家与曾担任美国政府和世界银行重要职务的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共同探讨中国经济的《对话》节目,当主持人要求两国经济学家写出他们认为有关中国经济的三个关键词时,遗憾的是诸位经济学家都没有提到科技创新。虽然斯蒂格利茨列出的 “增长的可持续性、增长的公平性、增长的均衡性”得到座谈者充分肯定,但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经济如果没有强大的科技创新支撑,怎样可持续?如果难以可持续,又从何谈公平与均衡!新的科技发展观不是就科技谈科技,而是将科技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囿于国情的原因,计划经济时期的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缺乏有机联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科技工作者更多地关心经济与社会发展,新的科技发展观是这种客观现实的抽象,是二十多年科技界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提炼,是将科技与经济社会整合思考的理性升华。它体现的整体思维不仅仅表现为技术成果转化,不仅仅表现为从市场开发课题,更多地表现为中国科技工作者关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走势,自觉地担负起发展知识产业、振兴高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职责。
     新的科技发展观是一种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发展观。中国几千年来发生过多次哲学意义上的启蒙,这些启蒙往往采取表现尊古、复古实际的“托古改制”,通俗一点儿说就是“旧瓶装新酒”。唯独“五四”运动以鲜明的反传统形式出现,因为大变局的中国已经不能从传统资源找到改革的基点,要冲破旧的封建政治伦理秩序,必须以人类最高的文明成果――马克思主义为旗帜。这丝毫不表示对传统可以采取随意的态度。即使“五四”运动时期的著名代表人物也没有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如中国原子弹的著名领衔人物钱三强的父亲钱玄同在坚决反对学术专制的同时,与古代圣哲共同向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宽阔而自由的世界,他们对于孔子和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采取分析态度,批判锋芒主要指向统治者利用儒家经典钳制人的思想和个性,追求的是思想解放和民族独立。新的科技发展观为什么那样自信,一是源于十三亿人民的支持,二是源于百家争鸣的一脉相承。有人责备中国传统审美情趣过于阴柔乃至使民族心理朦胧软弱,并以中国诗文大量咏叹月亮为证,这是一种毫无根据的误读,夸父逐日、后弈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不同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重要元素么!盛唐“日出江花红胜火”的豪迈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国,中国既有美丽的月色也有永不落山的太阳。著名企业家柳传志说过,在中国强大起来之前,各种压力会接踵而来。以民族文化为根基的新的科技发展观是我们顶住压力化解压力的精神武器。
    新的科技发展观是一种开放的发展观。任何一个系统如果不能及时地与外界保持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这个系统将逐步走向紊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对外开放从科技领域起步,目前与国际市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即是我、我即是你”的交错格局是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重大前提。新的科技发展观要求我们看中国看世界、看世界看中国,市场空缺什么?为什么空缺?社会空白什么?为什么空白?如产品种类,世界上目前生产的五十万种产品中国仅能生产60%;如产耗与产出之比,中国2003年GDP总量占世界比例不到4%,却消耗世界30%的钢材和50%的水泥;如消费之所以没有起到对经济应起的刺激,不是消费者缺乏意愿而是提供者缺乏能力。这一切问题,从根子上还是受制于科技创新能力。要维护对外开放的良好局面,提高我们在对外交往中的主动性,加强中国对外国的吸引力,不能靠“摊大饼”,不能靠“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而是要在新的科技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实现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的基础上再加上第三个根本转变,那就是依托于科技创新能力的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变。
    这是一个到处鲜花的时代,这是一个到处陷阱的时代;这是一个令人激情四射的时代,这是一个令人痛苦万分的时代。关键就在于你的科技创新能力处于什么段位,关键就在于你的科技创新能力能不能越过一道命定的门槛。新的科技发展观是一种思想,还是一种思维方法。方法就是世界,赢得科学方法者,焉有不鲤鱼一跃而成龙的道理!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倡导崭新的思维方法――八论树立新的科技发展观”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爱我中华 为国献身

      伟大时代的历史使命已落到年轻一代的肩上,你们能够挑起来,而且必须挑起来。只有中华民族振兴,中国各方面的事业发扬光大了,那时你才可以在世界各国面前抬起头来;才能扪心无愧地对下一代或更下一代人说:“我们,这一代人并没有白活。”   钱钟韩――热工自动化专家。1911年6月2日...

诺贝尔:历史永远不会忘却的科学家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

月球资源与月球勘探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表面保存着自46亿年前形成以来至31亿年以前的地质活动记录,对人们认识地球、太阳系以至整个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月球是研究地球起源与演化的最佳“标本”。   一、月球:巨大的资源宝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