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要重视人文素质培养
在不久前一次有关科普工作座谈会上,一位出版工作者说,社会上的“院士科普”现在很热,其实,许多院士科普书,读者并不认可,原因是写得“准确有余,生动不足”。由此引发了笔者想谈谈科技工作者也要提高人文素养的话题。
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一直是分家的。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无疑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努力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全社会也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学习氛围。然而,自然科学工作者也需要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却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科学技术的研究者和传播者,他们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然而,缺乏社会科学知识,无疑在今天知识经济时代,也是知识结构不健全者,长此以往,对发展自然科学也是不利的。纵观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流融合,已是一种历史潮流。在信息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过去那种个人化的小作坊式的单学科科学研究,已经被团队式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所取代。今天,任何重大创新活动,都是在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变革中进行的,因此这种创新活动必须具有更宽阔的眼界,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因此,一个知识全面的人才,更符合创新型人才的标准。适应社会对这种人才的需求,现在国际上的高等教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学科界限正在变得模糊,通才教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而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学科分化过细的局面,正变得越来越不适应创新活动。因此,努力拓展知识面,包括社会科学知识,是今天自然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科学界一直有“帅才”和“将才”的说法。在老一辈科学工作者中,有许多人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仅是重要科研工作的组织者,许多人还担任了重要的领导工作,这其中社会科学知识为他们起到了触类旁通的作用。相比之下,现在一些年轻科技人员,不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有些科技论文写得诘屈聱牙,使得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科技成果,因为论文写作的原因而被一些学术刊物忽视了。在科学研究日益开放的今天,科学研究不再是过去那种小圈子里的事,交流变得更加重要,因此,科学研究也变得“酒好也怕巷子深”。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科学家的学术研究工作要得到学术同行的认可,要把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推向社会,获得公众的支持和理解,就必须学会宣传的艺术,而提高人文素养将有助于扩大科学的影响,有助于自己的成功,也有助于全社会科学素养的提高。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