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科学技术的消费者吗?
就公众与科技的关系而言,在现代社会,你可以不以科技工作为职业,但你不可能不以科学技术为消费对象。换言之,没有人不是科学技术的消费者。
科学技术是否可以作为消费对象?在经济学意义上,消费是和使用价值联系在一起的。消费者购买商品,利用其使用价值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就是消费。
自然科学和技术是在人类与自然互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科学是我们关于自然界本质及规律的认识,技术则是把这种认识所获知识变为能使人类不断提高自身生存和发展能力的直接力量。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科学技术以其所取得的空前巨大的成就成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最重要因素,因而也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消费品。
在经济领域,公众的生活消费为再生产提供了前提,消费既是生产的终点,也是它的起点。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这样,科学技术的社会运用应该包括在科技探索过程中,公众的科技消费活动是科技探索过程的重要环节。科学技术的使用价值不仅表现在它能够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还表现在它是先进文化的基础。
公众应该清楚自己作为消费者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这种地位和价值,在科技探索进程中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引导和规范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让科技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是一个越来越复杂的科学过程,更是一个越来越复杂的社会过程,公众作为消费者的重要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科技工作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职业,但它是全人类的事业。我们要做好科学技术的消费者。
首先,要提高理解科技的能力。我们怎样理解科技,科技就会怎样发展,因为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决定了社会对科技的需求和为其提供的环境条件。如果仅仅认为科技是重要的物质生产要素,那么这个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会是非常功利化的,科学技术生产和科技产品生产会受到功利思想的过大影响,就难以有效控制其负效应并最终损害科学技术的社会形象,影响社会的合理支持,从而阻碍科学技术的正常发展。如果对科学发展规律、科学探索过程和科学推论过程的特性缺乏必要了解,就难以出现能够宽容失败、激励创新的社会土壤和环境。因此,让公众理解科学决非社会文明水平的招牌,而是科技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二,要提高质疑、批判科学的能力。由于对工业革命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的忧虑,西方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反科学主义运动。世纪之交,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基因工程技术和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又引发了公众对于科学技术负效应的一种担心和抵制态度,是公众质疑、批判科学能力的一种体现。
如果缺乏相应质疑、批判科学的能力,则表明我们这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远未达到成熟、理性的境界。由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片面到全面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是客观存在的。展望未来,如果仍将科技视为人类所能依靠的最伟大力量的话,就无法回避科技的负效应问题。科学技术成熟、理性的发展意味着人类在追求生存和发展利益的同时,把科技的负效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最终取决于消费者的成熟、理性、负责任。如果消费者不在意商品的质量,生产商就不会重视产品的质量问题。科学技术的消费者应该担负起控制科技负效应、使之合理发展和运用的主要责任,这是对人类的未来负责任。公众质疑、批判科学的能力就是能够担负这种责任的集中体现。
质疑、批判科学需要理解科学,要想理解科学又需要了解科学,要求公众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问题已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2002年6月29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表明我国科普工作已纳入法制轨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毫无疑问,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
通过自己的科技消费活动,公众不仅可以切身感受科技的物质力量,而且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科学精神无声无息的熏陶,这是开展科普工作一个可以事半功倍的切入点。科普工作应充分关注公众的科学技术消费问题,重视从消费环节着手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公众做好科学技术的消费者。
科学技术生产者、科技产品生产者尤其有责任为公众提供丰富、正确的消费背景、信息和知识,引导和帮助消费者进行理性的消费选择,培育良好的科技消费市场环境;而对于那些打着科技旗号对消费者误导甚至蒙骗的行为,则要有相应的监督、约束和制裁措施。
对每一个人都应该问一下这个问题:你是科学技术的消费者吗?科学技术的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技的未来,因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作者单位:天津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