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法拉第时代的科学讲演

2004年08月28日
历史上早些时候的科学研究,是要既有钱又有闲的人才能玩得起的。研究,需要图书、仪器、药品、实验室和助手,须投入大量经费。像拉瓦锡那样个人赚了大钱足够实验室开销的人毕竟很少。多数科学家还得靠社会上的富翁掏腰包资助,或是靠官家拨款(如法国皇家科学院)。
  英国的B.T.朗福德伯爵,在伦敦募捐,于1799年3月建立了从事科学研究和教育的研究院,翌年得到英皇的承认,为皇家研究院。首任院长由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班克斯兼任,朗福德以理事会秘书的名义掌握着研究院的实权。捐款的财东们要求皇家研究院除了邀请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之外,还要求定期举行各种通俗的科学讲演。皇家研究院由此成为历史上科学普及的代表性机构,这或许就是J・齐曼追溯“科普”历史时由它讲起的原因所在。
  皇家研究院位于伦敦的艾伯马尔街,是一幢四层大楼,除了实验室、图书室和办公室之外,还专门开辟了一个讲演厅。1801年2月,朗福德请22岁的戴维来试讲,随后任命他担任研究院的助理讲师兼化学实验室主任,翌年晋升为教授。
  戴维的口才非常好,通俗讲演的内容,大部分是取材于他最新的研究成果。1813年,34岁的戴维又把22岁的法拉第领进了皇家学院的大门。自1824年起,法拉第也走上了皇家研究院通俗科学讲演的讲台。
  法拉第的一生,是与“科普”紧密相伴的。他早年家贫,做过报童。从报童转做书铺装订工学徒之后,有较多机会接触科学读物,由此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自己用微薄的收入购置简单的仪器和药品,在工作之余做简单的电学实验和化学实验。他有时去听科学家(当时在英国称为“自然哲学家”)的讲演,后来他有幸通过听讲演而得见当时的大化学家戴维,又以他特有的勤奋受到戴维的赏识而成为其助手,并很快就跻身于大科学家的行列。
  法拉第的口才远不如戴维,但他深知口才对于讲演的重要,就勤学苦练。每次讲演前,他都要根据提纲来组织材料,考虑如何用词句、声音、手势和笑容去感染听众。当然,最重要的是如何设计紧扣主题的实验。比如,在讲电磁铁的时候,他在一块没有磁性的软铁上绕好线圈,通上强大电流后开始表演。他从身旁拿过一个铁桶,桶里装上煤块,当桶接近铁块时,就会“当”的一声撞上去,被牢牢吸住,吊在空中。他再把事先预备好的煤铲、火钳等扔过去,又发出一连串的“当、当”声。在听众的眼里,法拉第简直像高级魔术师一样,而“电磁力”的新概念也由此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
  有人问法拉第:“作通俗科学演讲的人,可以假定他的听众原来有多少知识?”法拉第答说:“假定他们一点也没有。”这表明了法拉第是要为“通俗化、大众化”下很大的功夫。
  面向公众的讲演,一般在下午举行。从1926年起,法拉第又发起开办了“圣诞节少年科学讲座”,他自己连续坚持讲了19年。听讲演是要买门票的,讲演愈精彩,听众愈多,门票收入也愈高。这给皇家研究院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无疑对研究院的生存与发展是有利的。不过,赚钱并不是法拉第的目标。如果为了赚大钱,法拉第以他的理化知识、实验技术和社会名望,早可以成为富翁了。但他没有走这条路。
  有人向法拉第发问他搞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法拉第反问道“小孩子有什么用呢?他将来会长大成人的。”法拉第当初来到皇家研究院时,曾向戴维表示过:他从事科学研究,只是为了“追求科学真理”。
  追求真理而不追求知识的实用,是源于古希腊时代的西方科学的传统。这个传统也自然会影响到科学普及。法拉第时代积极参加科学演讲会的公众们,一般也不是抱着实用的目的去的。他们的趋动力是对自然奥秘的兴趣。
  卡尔・萨根在《科学家为什么应该普及科学》的讲演中有这样一段话:
  “理解世界是一种享乐。我每每看到人们,一些普通的人们,当懂得了一些他们从前一无所知的自然知识――为什么天空是蓝的,为什么月亮是圆的,我们为什么会有脚趾时,他们是多么兴奋不已。这兴奋一是由于知识本身的乐趣,二是由于这给了他们某种才智上的鼓励。”
  这大概也应该算是西方科普的主要传统吧。
  中国的文化传统是讲求“学以致用”的。当我们今天把科学普及的目标锁定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国民科学文化素质” 的时候,实际操作中萦绕于心中的依然大多是如何让公众从科普中获得生产或生活上的“实惠”。
  发人深省的是,以追求知识乐趣为主旨的科普,能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发展为文化产业;而追求实用目标的科普,却长期被经费问题困扰着。
  求真与致用,传统不同,很难说孰优孰劣。多少年来,意识到这一传统差别的先辈和时贤们,时不时地提出兼顾两者。但直到如今,能有多少从事科普的人以“理解世界是一种享乐”为旨趣?科普者如此,遑论被科普者。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法拉第时代的科学讲演” 的相关文章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日本在最近3年中连续涌现了4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这四位科学家分别对科研与国家的关系、治学、人才与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诺奖得主的讲话撷英,相信对人们定会大有裨益。日本已经定下目标,要...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

培养人才 组建梯队

      提高民族素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智慧因素,更包括道德因素。人格正是智慧与道德的统一体,培养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完善人格是我们科教工作者共同的任务,而且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  路甬祥�D�D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慈溪。1991年中国科学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