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邹承鲁:捍卫科学精神

2004年09月23日
他是一位功名成就的科学家,他敢于站出来,抨击违背科学道德的违规行为。   邹承鲁,我国生物化学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主要贡献者之一,从1981年开始,邹承鲁就不断地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反对科学腐败的主张,抨击背离科学道德的种种行为,这也成了他20多年来的一项主要工作,而且他的每一次言论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主持人:您曾经提出倡议说科学家应该绝对不介入广告,虚假广告就不用说了,那我们假设如果科学家说的确实是实情,又能带来一些经济上的收入,为什么不行呢?

  邹承鲁:因为做广告的很难做到恰如其分,总有夸张的地方。同一类商品,只有你这个牌号里有这个好处,其他牌号都没有这个好处,这个话科学家很难判断这个,用你的名望去替某一个牌号做宣传总是不应该的。我想不管是明星做广告,还是科学家做广告,目的其实是一样的了。明星做广告我不反对。这个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获得自己经济收入。

  主持人:现在相对来讲科学家要清贫一些,为什么科学家就必须安贫乐道呢?

  邹承鲁:你选择科学做职业就必须要安贫乐道,并且科学家有一条你做科学就是要凭事实说话,假如你没有一个事实说,某一个牌号的商品就是比任何牌号都好,你这个事实你没有,你就不能够为它做广告。一个人选择科学作职业,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真理,不是为了别的,不是为了发财。我第一天上课,我对我们所的全体研究生讲话,我就有这么一句话,你们如果是选择科学做终身职业目的是为了发财的话,那你今天完了,你们就退学,别来了。

  主持人:有人也会说那科学家就不是人吗?科学家就不能够追求功名和追求物质的生活吗?

  邹承鲁:追求一定的物质生活,过得去的物质生活,那是应该的,国家也应该给科学家比较优厚的待遇。前几年待遇是比较差的,我也曾经呼吁过,我觉得现在这几年,几次调整工资之后,科学家的待遇是过得去,说得过去的。

  主持人:那是不是这样,相对更清贫一些的现实,我们就可以相对去理解一些人的做法呢?

  邹承鲁:做广告,这个不能理解。

  邹承鲁江苏无锡人,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化学系,195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在他看来一个人只要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严谨就应该是伴随他一生的座右铭。

  主持人:您在最早的时候,怎么自己明确下来,做学问就要踏实,做科学家就要严谨?

  邹承鲁:这是从学校受的教育,做研究生时导师给我的榜样。我的导师是一位很值得尊敬的一位科学家,我在他那儿工作了三年,我的第一篇论文是他给出的题目,他给设计的研究方案,我去动手做的。我完成的时候,我写了一篇论文,我想理所当然他要把他的名字写上,结果他不写,他让我单独发表。

  主持人:这件事对你影响很大?

  邹承鲁:对我影响非常非常大。

  主持人:您当时主要思考了什么呢?

  邹承鲁:就是科学不是追求个人的名利,是为了解决科学问题,追求科学真理。

  邹承鲁一直恪守着这种精神,为此,81岁高龄的他,依然保持着一个科学家的习惯,那就是对外时刻关注国际科学界的最新动态,对内则随时准备与违反科学道德的人展开激烈的论战。

  主持人:那么说到底究竟什么是科学道德跟科学精神呢?

  邹承鲁:尊重事实,不违背事实。有多少成果,说多少成果,不多说一分。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这是最基本的东西。

  主持人:如果违背了这种科学道德,危害是在哪儿?

  邹承鲁:那将来是要受到惩罚的,你这辈子不受惩罚,你死了之后都要受到惩罚的。元素116和元素118的发现,是美国加州的柏克利国家实验室一个人,他宣称他从核反应,从加速器里头得到证据说证明有这两个新元素的存在,所谓超重元素的存在,后来他这数据被人揭发是造假,结果不但他身败名裂,他也被国家实验室开除了。有一年这个中国科学院刚实行科学奖的时候,有一个人申请一等奖,他说他有五大发现,都是世界上首次,当时那个评奖委员会有一个委员特别认真,我也是评奖委员,我就支持他。我说这个事情你去调查一下,他去调查,调查下来他这五大发明都不是首次,都是国外已经有过,所以这个就没有评上奖。我们国家科学不发达,真有点什么成就大家希望它是真的,可希望它是真的,如果它不是真的话,将来落到坏处比好处更大。

  主持人:面对这样的现实到底该怎么办呢?

  邹承鲁:报纸上宣传的不要着急,慢慢的,报纸上常用一些词儿,都是助长你浮躁之风,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等等,这个首次常常是要打引号的。

  主持人:那么对于科学家来讲,物质生活到什么样的水准就应该能够满足了?

  邹承鲁:就是比较宽裕的生活,不仅仅是过得去而且比较宽松,不会为生活发愁了就可以。

  如今,邹承鲁先生的许多学生都成了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他说自己交给他们的不仅有知识,更有严谨的治学精神,同时还要利用自己在科学界的影响,趁着现在说话还有一些分量,多呼吁人们与各种科学界的不道德行为做斗争。

  主持人:您刚才说利用自己的一些名气在说话,会不会有人觉得,恰恰因为您已经到了这个位置了,所以您才没有什么顾虑,才能敢这样出来说话?

  邹承鲁:也可能。因为一般的科学家,他这样说,他怕什么呢?怕领导给你小鞋,穿小鞋是各个方面的,比如说你的文章不给你登,你的评奖不给你奖,申请基金不给你基金等等这些东西。

  主持人:很实际的问题。

  邹承鲁:我现在年纪也这么大了,我奖也拿得不少了,从这一辈子起再也不拿奖了,我也没什么了。那我想这个弄虚作假,不管对科学家,对任何,假使是一个官员弄虚作假、受贿,那不但是开除吧,而且严重还要判死刑呢。没有一个科学家因为他弄虚作假判死刑的大概还没有,我们国家没有,任何国家都没有。

  主持人:反过来会不会有人说,您已经都80岁年纪了,干吗还要去惹这个是非呢?

  邹承鲁:也有人这么说。可是我就是看到我觉得不对的东西我就憋不住,这个现象不得到根本的纠正,我就一天不会放弃,一直到我死为止,还要说。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邹承鲁:捍卫科学精神”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

培养人才 组建梯队

      提高民族素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智慧因素,更包括道德因素。人格正是智慧与道德的统一体,培养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完善人格是我们科教工作者共同的任务,而且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  路甬祥�D�D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慈溪。1991年中国科学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