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种责任
10月12日,延边大学俱乐部一片沸腾。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精彩演讲,不时激起全场数千名师生阵阵掌声。当日上午,应邀参加延边州科学发展观论坛的余秋雨,第一项任务便是风尘仆仆地赶赴延边大学,一边接过该校的“名誉教授”证书,一边开始其传播文化的使命。
学生眼中的大师风范
“我看到台下有许多学生站在过道上,所以,我今天也要站着为同学们讲!”
面对着从剧场大门一直挤到讲台边上的众多学子,余秋雨,这位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道出了一句最为朴素的开场白。台下,掌声雷动。一些学生的眼里,闪动着泪花。
短暂的寂静之后,一场长达3个小时的演讲拉开帷幕。而余秋雨,自始至终与那些挤在过道上汲取文化营养的莘莘学子们保持着一致―――站立式。
大师心中的中华文明
针对延边大学“布置”给他的“命题”作文――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捍卫、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余秋雨首先道出了他个人对中华文明的理解与诠释―――“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惟一没有中断过,并真正延续到今天的文明。”而对于中华文明原地“长寿”的秘诀,余秋雨总结有三。
一是中华文明不喜欢远征。在人类历史上,任何远征都是文明的自杀。而作为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一种内向型文明,中华文明历来对远方的土地不感兴趣。这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得以完整保存下来的最主要原因。
二是中华文明不喜欢极端。极端会烧掉许多思维,中国哲学家向来喜欢用“中庸”的思维来保持天下平衡。中庸之道是一种大道德,由其催生出的柔性思维是充满大智慧的弹性哲学。目前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便与此思维一脉相承。
三是中华文明不喜欢无序。中国自2000多年前的秦王朝开始,便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设立了郡县及户籍制度,并一直沿用到今天。几千年来,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一切都是秩序井然,避免了中华文明在无序中灭亡。
“了解中华文化的意义,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在纷繁的世界上为自己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位。”余秋雨对立志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学子们如是说。
文化是一种责任
“用正常的思维,去思考中华文明;用现代的理性,去分析中华文化。”演讲中,余秋雨自始至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启发大学生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承担起真正的文化责任?
对此,余秋雨首先深刻剖析了中华文化的三大“缺憾”。一是不在乎公德;二是不在乎实证;三是不在乎创新。
在理性而全面地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之后,余秋雨的话语令所有在场的青年学子们为之震撼:“不能单纯地把学习知识当成目标来看待,知识一定要有人文方向。”
“这种方向,就是在文化中找到目的,再通过知识的力量,让你生活的这片土地变得更文明,更善良,更加充满爱。”
想必,这就是余秋雨带给大学生们的收获:文化是一种责任。它不仅需要知识分子,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承担。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