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世博会是一堂生动的科普课!

2010年04月01日
      到过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人,大多会去拜访一下闻名于世的“原子球”建筑的风采。诞生于1958年的“原子球”是当年布鲁塞尔世博会上的标志性建筑,其设计者安德烈?沃特金的儿子帕特里克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原子球的造型可以说是他孩子时期的科普课,给他留下“科学是美、科学是力量”的深刻印象。为此,帕特里克认为,世博会在展馆设计、展示布置和展品选择上,都突出了科学技术和思想理念的进步,反映了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因此,世博会不仅是一个节日,而更应该是一堂生动的科普课。
  世博会应该是一堂生动的科普课!其科普效应首先体现在以展示、展现现代高科技展品而对社会公众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上。世博会有一句口号,叫做“一切源于世博会”,从历届展会上来看,小到现在大家吃的蛋筒冰淇淋和喝的瓶装水;大到磁悬浮列车、人造地球卫星甚至核电站,都是先从世博会走向公众的视野,并最终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的。这些与时俱进的高新科技产品,不仅让我们大开了眼界,同时也大开了“脑”界,可以说,以往要花上大量时间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才能达到的社会性的科普效果,都能借助于世博会这辆能“零距离”观赏科普风景的列车而集中、高效地抵达我们的目的地,这无疑对我们全社会的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我们日常的科普宣传工作中,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对社会公众进行创新意识、创意思维的先进科普理念传播。其实,科学普及和传播的过程并不是单单对某一项具体科学知识的宣传,其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要把科学家的创新意识和理念传达给公众,在鼓励公众积极思考科学家科技成果的同时,激发人们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意思维。在这方面,历届世博会在展品种类、展品演示及展馆建设上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和深邃的启示,而在本次上海世博会上,这样的例证更是随处可见。例如有“创意之馆”之称的英国馆,遍身插满了近6万吨的透明亚克力杆,白天阳光能透入室内,晚上会发光照明。西班牙馆的外立面主要由藤条编织而成,藤条结构既透光线又透风,顶部的太阳能电磁板还便于日后拆卸。卢森堡馆的外部幕围则由大豆材料构建而成,外面贴了许多太阳能电池板,既环保,又节约了能源。而在中国馆,则演绎了整个“节能生态、城市森林”的主题,步入其中,花儿、树枝迎面扑来,河里的鱼儿游出来,这些充满想象力的展品和建筑将给参观者特别是青少年带来全新的创意理念和思考。有人说,世博科普所传递的科学创新意识将对一代中国人在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上产生影响,此话说得也许并不过分。
  还应该说一句的是,本次世博会在科普的传播方式上也将给我们以诸多启迪。以往,一说起科普教育,总以正襟危坐听讲坛和报告的形式居多,而在本次世博会上,科普的“说教”形式已转变为与大众的“对话”形式,其丰富多彩的内容令人目不暇接。据了解,目前已有将近200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城市参展方申报了1000多台科普活动节目,在世博园区里将举行形式多样的广场路演、花车巡游和专家论坛,总数达2万余场。此外,还有参展国和国际组织举办的“国家馆日”、“荣誉日”等活动,以及国内各省市举办的活动周等内容均让世博的科普效应达到了最大化。
  正因为世博会在先进的科技成果、科技理念和科学思想的传播和普及上始终处于时代的前列,因此,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充分利用好世博会这个科普大课堂,把我们的全民科普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世博会是一堂生动的科普课!”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

爱我中华 为国献身

      伟大时代的历史使命已落到年轻一代的肩上,你们能够挑起来,而且必须挑起来。只有中华民族振兴,中国各方面的事业发扬光大了,那时你才可以在世界各国面前抬起头来;才能扪心无愧地对下一代或更下一代人说:“我们,这一代人并没有白活。”   钱钟韩――热工自动化专家。1911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