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大师一定来自大世界

2011年11月23日
      大师一定来自大世界。曾经的那些大师,都是在国外留过学的。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这样的人才,就是因为国际化程度还太低,至今未养成五湖四海多元思路互相激荡的世界名牌大学的气氛。

    纽约曾经的骄傲――世界贸易中心被恐怖分子摧毁后,就遗址的处理,有美国穆斯林团体提出,他们愿意投资1亿美金,在遗址旁边建一所清真寺及其配套设施。很多人反对,包括一部分“9・11”受害者的遗属。8月3日,纽约市遗址保护委员会9位委员全票通过,同意修建清真寺。《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托马斯・ 弗里德曼(《地球是平的》一书作者)就此事写了篇文章,可算如何讲道理的典范。他没有用“政治正确”的高调指责反对者不够宽容,他说遗址保护委员会的决定有助于美国的多元文化,而各种不同思路间的摩擦起火是美国的创新之源。他说只要美国能维持自己的创新能力,不管情势如何,跌跌撞撞总能走过来。

    弗里德曼援引教育专家的话说:典型的创新就是掌握了两个或更多领域的人,运用一个领域的框架,予另一领域以崭新的思考。这在学术史上有大量的例子可资证明。

    今年3月里,美国克雷研究院宣布,为解决百年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所设的百万美元奖金,将颁给俄罗斯数学奇才格里高利・佩雷尔曼(参见《南方周末》6 月17日文章《数学鬼才佩雷尔曼》)。佩雷尔曼拒绝了。之前他还拒绝了其他奖项和奖金。在各方一再追问之下,佩雷尔曼终于吐露原委。据《纽约时报》7月2 日报道,佩雷尔曼对俄罗斯记者说:美国数学家理查德・汉密尔顿的贡献并不比他少,汉密尔顿不得奖,这不公平,所以他不愿领奖。

    佩雷尔曼是在美国做博士后时认识汉密尔顿的。佩雷尔曼的专长是拓朴学,而汉密尔顿用一种类似于热扩散方程的动力过程来处理拓朴问题――这是佩雷尔曼当时所不熟悉的。据佩雷尔曼回忆,汉密尔顿为他作了耐心的解释,甚至讲述了一些当时尚未发表的研究“机密”。佩雷尔曼后来改进了汉密尔顿的方法,就此解决了庞加莱猜想。虽然佩雷尔曼是著名的“独行侠”,不来美国走走,未曾与其他领域的专家摩擦起火,他是否解决得了这个难题,大概要打个问号。

    说起佩雷尔曼的工作,还有个中国小花絮。2002年11月,佩雷尔曼把他的证明贴在网上。然后世界上有3组(美国两组,中国一组)数学家开始验证。我国那组,证着证着就似乎将自己当成了第一证明人。结果引起国际数学界的不满和批评,中国组被迫拿掉论文标题里的“完整证明”几字,改为对汉密尔顿-佩雷尔曼证明的解说。但教育部门已经等不及了,于2006年6月7日发贺电说:“破解庞加莱猜想不仅对于数学、物理学和工程学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决心,也反映了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要问当代学界还有谁是只手打天下的英雄,惟佩雷尔曼庶几近之。但是,在国际数学界肯定了他的成就、奖金只发给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佩雷尔曼都没有说这是俄罗斯人的自主创新。相反,他慷慨地指出,供他升顶摘星的阶梯,其实是美国人建造的。而我们仅是从事一个国际协作的验证项目,不去指出交流的重要,却大言不惭地宣布是“自主创新”!

    那个贺电,不看具体情况、不作具体分析,拿着本义并不错的口号乱套一气。按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的说法,这种“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前几天,传说般的“三钱”最后一钱――钱伟长――也去世了。其中一钱还留下一个“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笔者不揣谫陋,说个简单答案:大师一定来自大世界。曾经的那些大师,都是在国外留过学的。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这样的人才,就是因为国际化程度还太低,至今未养成五湖四海多元思路互相激荡的世界名牌大学的气氛。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大师一定来自大世界”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日本在最近3年中连续涌现了4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这四位科学家分别对科研与国家的关系、治学、人才与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诺奖得主的讲话撷英,相信对人们定会大有裨益。日本已经定下目标,要...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

培养人才 组建梯队

      提高民族素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智慧因素,更包括道德因素。人格正是智慧与道德的统一体,培养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完善人格是我们科教工作者共同的任务,而且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  路甬祥�D�D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慈溪。1991年中国科学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