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三院士谈人工智能: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挑战多多

2016年07月29日
  不久前,韩国棋手李世石惨败于谷歌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阿法狗”,引发外界对人工智能的强烈关注。机器人下棋能够战胜人类,在其他更加复杂的工作方面是否也可能超越人类?人工智能是否已经处于爆发期?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大数据应用大会、“风云际会”云计算战略发布会等会议上,相关专家进行了深入研讨。

 

人工智能进入新时代

 

人工智能的诞生由来已久。

“一般认为,人工智能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只是停留在科学家的圈子里,并没有走向应用。

因此,在李世石和谷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对弈之前,很多专家对“阿法狗”并不是特别看好,认为人类可以在围棋这个领域胜过机器人,但结果令人震惊。

“人工智能的发展曾经遇到过瓶颈。上个世纪80年代,人工智能开始走下坡路,很多人工智能企业都开始转向做其他业务了。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以‘阿法狗’作为标志,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已进入新时代。”北大教授、中科院院士鄂维南向记者指出。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鄂维南认为,人工智能近年来的发展在于,其核心技术有一个改进,就是大数据的发展尤其是深度学习的突破,使得人工智能进入了新时代。

“当然,深度学习的发展是关键。因为它推动了‘大数据+深度模型+数据发现挖掘’时代的到来,使得每个人都得以享受到语音识别、文字识别、机器翻译等重大智能应用成果。但人工智能表现出色的另外一个因素,则是云计算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能力得到飞速提升。”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说。

 

机器或将彻底解放人类

 

在鄂维南看来,此前蒸汽机等的发展使得人类进入了工业化的时代,这对人类历史影响深远,人工智能的发展意义也非常重大,“工业化时代,人类造出了会劳动的机器,帮助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人类的工作效率,也让产品生产进入标准化模式。如今,我们正面临下一个重大的突破,即智能化时代的到来”。

鄂维南认为,智能化时代就是以会学习的机器为代表。过去,人和机器的区别在于人类会学习而机器不能思考,人类能够通过学习积累很多经验,从而使自己能够作出合理的决策。如今,人类已经造出了会学习的机器,并且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学习效率要远高于人类。

“首先,机器人可以帮人类作决策,把我们从一些不大喜欢、比较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里解放出来,让我们去做更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其次,和过去标准化的产品不同,人工智能可以促使智能化、个性化的产品的问世,我们喜欢什么就能造什么。”鄂维南说。

 

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匮乏

 

那么,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如何呢?邬贺铨认为,在个别领域我国的研究人员和企业做得还不错。比如科大讯飞在中文语音识别方面是比较领先的,百度、阿里、腾讯也在人工智能方面有一定作为,“总体来说,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我国走得很快”。

但邬贺铨也指出,总体来看,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比如在一些有影响的文章发表、人工智能原创的技术,包括支撑人工智能的产业等方面还不如他人。

鄂维南也认为,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还面临很多挑战,尤其人才缺乏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同时,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我国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还比较落后,需要加快更新。

“同时,社会各界对于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还不够,经常容易混淆。比如一些政府部门在推动一项新措施的时候会把云计算和大数据混合在一起,这对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鄂维南说。

“当然,在人工智能的研究方面,中国现在的速度很快,展望未来,不仅会缩小与国际的差距,也会走在前面。”邬贺铨最后给出了积极的展望。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三院士谈人工智能: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挑战多多”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日本在最近3年中连续涌现了4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这四位科学家分别对科研与国家的关系、治学、人才与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诺奖得主的讲话撷英,相信对人们定会大有裨益。日本已经定下目标,要...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