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为什么我国现役航天员都是军人,未来呢?

2018年03月20日
   

 

军人其实是世界各国早期航天员/宇航员的共同选拔思路,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都会转型。那就为大家系统谈一谈各国宇航员选拔思路好了。

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航天英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少将宣布了我国将启动第三批航天员选拔过程。这次宣布的选拔标准比起之前发生了很大变化,让神秘的航天员职业不再距离普通人极其遥远。

而在2018年的两会期间,杨利伟委员也多次谈到了同样的话题。

 

1。 中国前两批航天员

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有了两批航天员。

第一批航天员共计14人,均为男性,分别为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刘旺、张晓光、陈全、潘占春、邓清明、赵传东、吴杰和李庆龙,其中前8位进入过太空。这些人基本都是从中国空军最拔尖的特级、一级飞行员和试飞员中选拔,资历很深,成为航天员之前便已居校级军职。

第二批航天员共计7人,有两名女性,7人分别是陈冬、刘洋、王亚平、蔡旭哲、叶光富、汤鸿波和张陆,其中前3位进入过太空。这些人都是空军飞行员,但相比第一批航天员讲究资历,他们则以年龄取胜,入选时年纪普遍在30岁左右,要比第一批低了近10岁。

而目前第三批航天员则更加放宽,甚至不要求飞行员或军人身份,杨利伟说:“不仅要从空军的飞行员中选拔出航天驾驶员,还要从航空航天相关技术的专业领域中选出工程技术人员担当航天飞行工程师”。这意味着工程师型航天员将会成为第三批的选拔目标之一。

这与我们在各种太空题材电影中看到的航天员组成越来越相近:要有飞船驾驶员、工程师、科学家、医生等多种职业。可以想象,在第四批乃至更多批次的航天员选拔中,普通科学家、教师、医疗工作者等都将进入遴选范围。

我国毕竟载人航天起步较晚,那么外国又是怎么一个航天员选拔过程呢?当然,你也懂的,载人航天也就中美俄三个国家在玩而已,这里的外国也仅指美国和俄罗斯了。

 

2。苏联/俄罗斯宇航员

苏联早期的宇航员都是来自空军的年轻飞行员,其中也选拔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年轻的宇航员戈尔曼・季托夫.,他是第二个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仅次于尤里・加加林,进入太空时还不到26周岁(1961年8月),而加加林也就27岁。当时苏联整个一个批次的宇航员基本都是26-28岁的年龄段(出生在1935年左右)。

冷战初期苏联在航天方面处于领先定位,第一枚火箭、第一颗卫星、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第一个金星探测器等都由苏联完成。由于前无古人,人类对太空是绝对的无知。但苏联的政治压力给航天各种创造第一的要求。因此这些年轻宇航员上天基本就是靠年轻身体健康为最大优势,在某种程度上是极大的冒险。

在随后的宇航员选拔过程中,苏联也逐渐放低了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不再严格限定必须顶级飞行员,但在冷战期间坚持必须是现役军人的要求,这和我国目前的第一批和第二批航天员的要求是一样的。直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招募非军籍的宇航员,例如航天工程师和生物学家等。苏联和俄罗斯共计培养了117名宇航员,如果计算在轨天数的话,苏联和俄罗斯宇航员在这个榜单上基本上是统治地位,占据了前10名里的8席。

 

3。美国宇航员

对比苏联首批宇航员而言,美国首批7个宇航员则出生于1921-1927年,他们也都由现役空军的顶级飞行员选拔而来,执行首次任务的年龄普遍在40岁左右,普遍比苏联宇航员大上一轮。年龄大的优势在于各方面经验都非常丰富,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也十分充足。但他们也有问题,确实年龄偏大,毕竟上天还是很折腾身体的,后来慢慢的平均年龄就降了下来。

目前美国选拔职业宇航员(非短期上去的专家)的标准大概是:

1. 必须要有一所正规大学授予的本科学位,专业是工程、物理和数学三大类,学位越高越好;

2. 至少1000个小时的喷气机飞行经验,最好有基本航天飞行测试经验;

3. 身体条件:关于视力、血压和身高要求。

这比苏联要求要低一些。而对于航天工程师和技术专家位置的宇航员,这个要求就更低,基本只要求身体健康和有专业技能(例如生物、医学、天文专家等)即可,完全不要求军籍。目前NASA已经培养了337名宇航员,其中还有普通的中学教师、业余科技爱好者等。

 

4。 业余宇航员

国际空间站曾经在2001年到2009年期间推出了“旅游”和“体验”类服务,有七位幸运儿在花费2000-4000万美元不等的费用后,在国际空间站待过一段时间体验宇航员的生活。这些人的选拔基本上条件就很宽松了,身体健康、有钱有闲即可。

但后来美国和俄罗斯达成协议,关闭了此项服务。

 

5。你做好准备了么?

因此可以看出,我国的首批航天员基本按照美国的早期思路进行:都是军人且年龄偏大。杨利伟是38岁进入太空,但首批8位航天员执行首次飞行任务时的年纪为42岁。到了第二批,平均年龄就开始快速下降到35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个年龄还将会持续降低。

其中老将景海鹏曾经进入太空三次,第二次是因为神舟九号对接天宫一号,必须要有“老司机带队”;同理,第三次上去又是神舟十一号对接天宫二号,再次充当“老老司机”。这就是传说中的传帮带啊,师傅带徒弟,每次老航天员再次执行任务,就是为了带起新的一波航天员,让他们成为主力,从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他们在执行任务时,基本已经是校级军官,事业有成、家庭和睦,还要抛弃这一切,接受简直“惨无人道”的魔鬼训练,而换回来的却极有可能是根本没有机会执行任务担当替补,甚至面临无法预测的“牺牲”二字,这些人是最可爱的人。向他们致敬。

但以目前对第三批的要求来看,无论是军人身份还是身体要求,都比前两批要求要低得多了,到未来第四批第五批时,还会进一步放开。

做未来的中国航天员,你做好准备了么?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为什么我国现役航天员都是军人,未来呢?”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日本在最近3年中连续涌现了4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这四位科学家分别对科研与国家的关系、治学、人才与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诺奖得主的讲话撷英,相信对人们定会大有裨益。日本已经定下目标,要...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

培养人才 组建梯队

      提高民族素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智慧因素,更包括道德因素。人格正是智慧与道德的统一体,培养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完善人格是我们科教工作者共同的任务,而且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  路甬祥�D�D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慈溪。1991年中国科学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