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一代桥梁大师方秦汉院士在汉逝世 他让国产“争气钢”飞架长江大桥

2020年04月16日
 

方秦汉1925年4月出生,浙江黄岩人。先后主持南京、九江、芜湖等长江大桥的钢梁设计和科研、推广、研发,其设计建成的桥梁均达同期国际先进水平,为实现铁路桥梁的“高强、大跨、轻型、整体”的发展目标做出杰出贡献。

他主持的新钢种实用研究,实现了桥梁用钢强度由武汉桥的40kg级及南京桥的50kg级发展到九江桥的60kg级,实现桥梁用钢“高强”目标,并使国产桥梁钢达到系列化。使无支架架设钢梁的跨度,由武汉桥的112米、南京桥的144米、九江桥的216米,发展到芜湖桥的312米。

他先后获得五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六项铁道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上世纪90年代主编了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4日晚9时,中国著名桥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方秦汉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0岁。作为桥梁钢结构专家、业内亲切称呼的“钢霸”,他曾参与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并主持了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等十余座大桥的钢梁设计。

用中国钢,建设“中国跨度”,是大师一生的追求。昨日,记者来到中铁大桥局、中铁大桥院,追访大师书写的故事。

 

按照周总理指示

率队研发国产“争气钢”

 

昨日,记者翻看2012年出版的《桥的交响》一书,书中再现了方院士率队研发“争气钢”的过程。

1950年,方秦汉从清华大学毕业,进入武汉长江大桥设计组。当时,新中国刚成立,大桥所需桥梁钢大都由前苏联进口。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1958年南京长江大桥上马。方秦汉被破格任命为南京长江大桥钢梁设计组组长。南京长江大桥钢梁跨度达160米,且为公铁两用桥,这一标准是当时国内桥梁钢所达不到的。于是,我国向前苏联订购了钢材,后因中苏关系紧张,前苏联停止供应桥梁钢。

周恩来总理下达指示,要铁道部与冶金部一起联合攻关。方秦汉受命参与研发。

南京长江大桥的钢梁部件多,所有的计算,都是靠计算尺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算出来。仅钢梁杆件截面的选定,他就带着10多人计算了4个多月。

经过各方协作努力,钢材研制成功,被称为16锰桥梁钢,此种钢材后被称为“争气钢”。中铁大桥局介绍,“在建南京长江大桥之前,中国是没有桥梁钢的,在南京长江大桥我们做出了‘争气钢’”。

 

一趟趟出差“吵架”

带病说服钢厂研发新钢种

 

方秦汉的学生,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铁大桥院副总工徐恭义回忆,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内钢厂生产的多为“大路货”,若无相关部门指令,钢厂不愿投入更多搞研发。“方院士为了推动中国桥梁钢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不辞辛苦,一趟趟出差跑钢厂,说服他们。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遍遍去‘吵架’。”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后,国家就提出要建九江长江大桥,要求与世界接轨,钢梁跨度要大。跨度大了,要采用厚板焊接,用在南京长江大桥上的材料就不行了。

当时国内一家钢厂如果要完成这一新钢种科研任务,要减少10万吨的钢产量。为此,作为九江长江大桥钢梁设计组组长、科研总负责人的方秦汉与钢厂谈判达半年之久。有一次他甚至一边打点滴,一边谈判。最终让钢厂接受了他提出的研制15锰钒钛钢方案。

九江长江大桥建成后,方秦汉开始了对芜湖长江大桥桥梁钢的选择。1985年,他与武钢达成协议,进行试验研究,研发14锰铌钢。在讨论该桥钢梁材质时,有人主张进口日本钢,我国当时已有几座桥用过这种钢,不用担风险。但方秦汉力主采用国产14锰铌钢。

他说,我们做过试验,这个钢光研制就花了5年,我对它太了解了。既然我们国家有这么好的钢,为什么要用国外的呢?我们要用中国钢。最终,武钢争取到最后供货权。后经测算,采用国产钢,大桥节约资金1.1亿元。

 

高标准促成中国钢闯出国门

 

徐恭义回忆,1989年建设九江长江大桥时,一家桥梁厂试制出大桥第一批钢梁。方秦汉验收时,发现钢梁焊接处加温不到位,当场宣布报废重来。可是,厂里出于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不同意。“理论”不成,他拂袖而去,向铁道部主管部门报告,桥梁厂只得重制。在严格的标准面前,该厂后来生产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强度钢梁,一举取得12项技术突破。

昨日,武钢相关人士介绍,方秦汉力主芜湖长江大桥用上武钢国产钢,对于武钢的桥梁用钢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内桥梁中,国产钢已占据过半份额。武钢的桥梁用钢还用在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及港珠澳大桥上。武汉本地除长江大桥外,所有桥梁都用上了武钢钢材。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武钢桥梁钢累计供货超100万吨,应用于60余个国内外重大桥梁工程。目前,武钢的桥梁钢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徐恭义也透露,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就是采购的中国钢材。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一代桥梁大师方秦汉院士在汉逝世 他让国产“争气钢”飞架长江大桥”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日本在最近3年中连续涌现了4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这四位科学家分别对科研与国家的关系、治学、人才与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诺奖得主的讲话撷英,相信对人们定会大有裨益。日本已经定下目标,要...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