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袁隆平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第二次测产未达预期

2020年04月22日
 

举世瞩目的袁隆平院士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第二次测产,近期在湖南武冈验收。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此次表现并未达到预期,甚至可以说并不成功。

记者见证了这次测产验收的全过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又是一次成功的测产,测出了科学家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更测出了“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精神。

9月22日早上8点45分左右,袁隆平和负责测产验收的专家们同行抵达位于武冈市邓元泰镇渡头桥村的示范片基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在田埂边对测产专家进行了分组。记者注意到,专家组十几名成员中,来自湖南的只有湖南农业大学一名教授。在对“广湘24S/R900”进行简单观摩后,所有人来到示范片旁边的一处凉亭,对田块进行抽签。

一共4块稻田接受测产。其中抽签决定3块,好、中、差各一块,另外由示范片基地再自行推荐1块。当填好田块编号的纸阄被放进盒子里时,有人建议袁隆平亲手抽一个。

“我是运动员不是裁判员,我不抽。”从来到基地就没怎么说话的袁隆平连连摆手,直截了当地拒绝了这个提议。

几台收割机和数十名前来帮忙的当地农民跟随专家们也被分成四个组,立刻开始忙活起来。袁隆平则留在凉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告诉记者,自己很看重每公顷16吨(折合每亩约1066公斤)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一个多星期之前,在云南个旧的第一次测产结果达到了1088公斤,已经超出了预期。

“但那多少沾了高原和特殊生态环境的光。”袁隆平谨慎地表示,我国水稻的主要种植区域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因此武冈这个点才更具有代表性。

“但即便今天验收成功,也不能算第五期目标完全实现。我还打算去华北平原测一次,如果都成功了,才算数。”袁隆平说。

田里的测产进展得似乎并不太顺利,收割机作业好几次被暂停。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几台机器运行不太顺畅,导致割得不够深,会有一定程度的浪费。记者看到,部分田块里散落了不少稻谷。

最终,专家组对收割上来的稻谷进行打包称重和测定计算后,在上午11时许结束了测产。

在随后数据分析、专家意见汇总环节期间,专家组所在房间的大门始终紧闭。袁隆平像一个初出茅庐的考生,一直在隔壁房间的椅子上安静地等待。

12点35分左右,专家组房间的大门第一次打开,传来了一个初步结果:4块田里有3块的产量都和预期有一定差距。

听到这个信息,袁隆平显得有些失望,他站起来和身边的陪同人员简短交流了几句,分析了一下原因,又坐了下来,陷入了沉思。

在专家组再次合议后,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李立秋宣布了最终结果――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武冈示范片的测产未能通过验收。

李立秋说,专家组认为“广湘24S/R900”具备每公顷16吨的产量潜力,但武冈示范片在栽插、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收割时间等环节都出了问题,导致产量不如预期。

此时,现场有记者询问,机械化收割和机器运转状况不佳导致的高损耗是不是应当补算到最终产量中。

李立秋回答说:“这次测产使用的农机的确出了点问题,导致产量比正常的机械化收割偏低3%左右,比人工收割偏低8%左右。”他指出,再好的机械化收割所造成的损失都会比人工收割大,但现在机械化已经普及,鉴于其节约的人力成本对于抵消损耗绰绰有余,农业部要求现在的任何测产都必须采用机械化收割。

测产现场的袁隆平,面对令人失望的测产结果,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虽然最终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这种实事求是、紧贴农民生产实际的测产方式以及专家组和袁隆平展现的严谨的科学态度,让测产现场每一个人印象深刻。

“搞科研就是要百折不挠,科学家最不应该害怕的就是失败。”这是袁隆平此前经常说的一句话。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袁隆平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第二次测产未达预期”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日本在最近3年中连续涌现了4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这四位科学家分别对科研与国家的关系、治学、人才与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诺奖得主的讲话撷英,相信对人们定会大有裨益。日本已经定下目标,要...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