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方秦汉情系钢桥

2020年04月16日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将眼前这位满头银发、面容清矍、身材高瘦、和蔼可亲的老人与"钢霸"这个硬邦邦的称呼联系在一起。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方秦汉。

1950年方秦汉以优异成绩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即参加了新中国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的钢梁设计工作,从此与桥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以后半个世纪的桥梁设计生涯中,特别是在他最为擅长的大型桥梁钢梁设计领域,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大气磅礴的宏篇巨作。从主持60年代蜚声全国的南京长江大桥钢梁设计到主持90年代举世瞩目的九江长江大桥钢梁设计再到目前已完工、被称作"世纪大桥"的芜湖长江大桥钢梁设计。他参加了桥梁新型材料16锰桥钢的开发并主持了15锰钒氮桥钢的应用研究,解决了南京、九江等大桥钢梁用材问题;完成了15锰钒氮厚板高强度螺栓联结疲劳强度的研究及其焊接技术的实验研究,创造了九江桥厚板栓焊钢梁新结构;成功地解决了大跨度钢梁架设和合龙问题,实现了九江桥全伸臂架设180米跨度和216米跨度的中间合龙并达到了合龙误差仅2毫米的世界先进水平。他还主持设计了居国内领先水平的天津海门开启桥和蓟运河大桥,为我国铁路钢梁向高强、大跨、轻型、整体的世界桥梁发展方向迈进作出了重要贡献。方秦汉参与或主持设计的桥梁先后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铁道部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和国家建委颁发的优秀设计奖2项。

方秦汉院士在中国桥梁设计领域有一个"钢霸"的雅号,这一雅号既是对他的工作业绩的概括,也是对他的工作态度和性格脾气的褒奖。平时,方秦汉话语不多,和和气气,可一旦工作起来,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在重大技术问题上,他从来是认理不认人。他和领导"吵",和同事"吵",和工人"吵"。在一次次"争吵"中,完成了一项项气势恢宏的钢梁设计。

九江长江大桥钢梁设计是方秦汉事业的巅峰,争吵也最多。1989年,某桥梁厂试制出九江长江大桥的第一批钢梁,方秦汉验收时发现钢梁焊接处加温不到位,宣布报废重来。可厂里出于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怎么也不同意。方秦汉"理论"不成,拂袖而去,向铁道部主管部门报告,桥梁厂只得重制。后来,该厂生产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强度钢梁。

1990年,在九江桥钢梁设计制造最繁忙的日子里,一位同行向国务院总理李鹏上书,对其设计提出质疑。方秦汉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委员会上进行了一次次长篇答辩。经反复研究论证,最终证明他的设计是可以信赖的。此次论战即是我国桥梁界赫赫有名的"京都大辩论"。2年后,九江桥钢梁顺利合龙,并一举取得12项技术突破。

1997年初,长江上另一座世纪工程---芜湖长江大桥开始修建。方秦汉再次担当起钢梁设计的重担。他不辞辛苦,奔波于桥梁建设工地、研制新钢种的钢铁公司和钢梁制造厂家。今年9月底,一座建设规模相当于武汉、南京长江大桥总和,多项技术指标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本世纪我国最大的一项桥梁建设工程---芜湖长江大桥将建成。这座桥梁被称为我国桥梁建设史上继武汉、南京、九江长江大桥之后的第四座里程碑。何谓里程碑式的桥梁?方秦汉给其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代表当今国内桥梁建设最新最高技术水平,并且将要影响今后一个时期的桥梁。至于问到芜湖大桥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方秦汉说:这要等到大桥建成,经过实践检验以后再说。

生活中的方秦汉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不同于"学者"型专家,由于常年深入施工现场,方秦汉没有知识分子"架子",又十分健谈,无论干部、工人、技术人员均愿意与他交朋友。他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无论多少数据,他都装在脑子里,人一问起,即可脱口而出,丝毫不差。方秦汉的办公室在大桥局勘测设计院6楼,没有人看到他乘过电梯上下班,坚持每天步行上楼梯,得益于他常年上下钢梁,也是他独特的锻炼身体的习惯。设计院分房,有一些同志争着登记要求分配面积大一些的住房,方秦汉却将已经分配给自己的住房让了出去,说:住房不求大,自己够住就行了。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方秦汉情系钢桥” 的相关文章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

培养人才 组建梯队

      提高民族素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智慧因素,更包括道德因素。人格正是智慧与道德的统一体,培养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完善人格是我们科教工作者共同的任务,而且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  路甬祥�D�D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慈溪。1991年中国科学院学...

爱我中华 为国献身

      伟大时代的历史使命已落到年轻一代的肩上,你们能够挑起来,而且必须挑起来。只有中华民族振兴,中国各方面的事业发扬光大了,那时你才可以在世界各国面前抬起头来;才能扪心无愧地对下一代或更下一代人说:“我们,这一代人并没有白活。”   钱钟韩――热工自动化专家。1911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