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尹飞虎:一生执着农业水肥

2024年06月10日
 

 

尹飞虎,1954年出生于湖南平江,是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我国著名的水肥专家。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图片由作者提供)

一提到新疆,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干旱、缺水、寸草不生等词语。然而,“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却让那里的农业生产走出了高效利用水肥资源的新路子。这项技术的创立者,就是尹飞虎。

 

白手起家,开发复合肥磷酸二氢钾

 

1992年,新疆农垦科学院院长刘守仁把创办“农业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重任交给了尹飞虎,希望他能闯出一条科研单位兴办经济实体的路子来。

经过广泛调研后,尹飞虎选准了生产“磷酸二氢钾”项目。可是,他一无经费,二无生产场地。怎么办?

他先向院里借了20万元启动资金。然后和同事们一道,凭着人拉、肩扛,手工作业,把一个废弃露天电影院建成了一座简易厂房,并安装了简单的肥料生产线。

1993年7月,肥料厂正式投产后,尹飞虎带领科技人员顶着酷暑,研发、生产了当时新疆十分短缺的磷酸二氢钾,当年就实现利润5万元。

生产磷酸二氢钾需要大量磷原料。为稳定原料供应、降低成本,尹飞虎大胆决策,在磷矿石丰富的贵州建立原料基地,从而保证了磷酸二氢钾产量持续增长。

 

汗洒地头,潜心研发滴灌肥

 

1996年,兵团引进了以色列的滴灌技术。经过攻关改进,使新疆的节水农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为了提高滴灌条件下的肥料利用率,尹飞虎决定开发滴灌专用肥,首先要解决肥料中磷元素的水溶性问题。

为摸清磷元素在土壤中的运移规律,需要定期做同位素监测。但磷的同位素辐射性强,试验时要穿戴防护服,很多人不愿意做此类工作。尹飞虎身体力行,经常在试验田里一干就是大半天,汗流浃背。

在一次试验中,尹飞虎偶然发现:采用热法磷酸工艺生产时,磷酸二氢钾中的磷不仅水溶性好,而且有害物质少。这个发现成为研发水溶性肥料的重要突破口。在此基础上,他创造性地构思了一套固态滴灌专用复合肥的生产工艺。

通过4年研究,尹飞虎团队研发出了全溶性喷滴灌专用固态复合肥。这种肥料可以溶解在滴灌的水中,直接滴入作物根部,实现水肥同施。为此,可节约成本30%左右,增产10%以上。

2009年以来,尹飞虎团队带着“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走进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广东等10多个省(区),在棉花、小麦、玉米、红枣、葡萄等10多种作物上推广面积6700多万亩,并开始在中亚和非洲部分国家进行示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独辟蹊径,对微咸水进行淡化处理

 

当新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时,尹飞虎又开始思考未来新疆大农业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及其解决途径。

针对新疆水资源极度匮乏的问题,他想到了淡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地下咸水、微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关于淡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问题,他提出要解决好明渠(包括土渠)输水方式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关于新疆地下咸水、微咸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他独辟蹊径,提出了两条途径:一个是用先进技术对微咸水进行淡化处理;二是引进或者培育一些耐盐的鱼、虾品种,发展咸水养殖业。

针对滴灌农田土壤耕层盐分上升的问题,尹飞虎团队近年来创制和推广了滴灌农田土壤盐渍化灌排协同防控技术,并制定了技术规范。

现在,他又开始策划和示范新疆“健康种植”的理念和技术,如用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防治作物、林果病虫害;通过滴灌水药一体化技术对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实施无死角消杀等。

尹飞虎说:“农业技术研究没有尽头,只要还能干,我会一直干下去。”他就是这样一位心中始终装着新疆大农业的科学家。

 

(作者系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研究员)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尹飞虎:一生执着农业水肥”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日本在最近3年中连续涌现了4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这四位科学家分别对科研与国家的关系、治学、人才与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诺奖得主的讲话撷英,相信对人们定会大有裨益。日本已经定下目标,要...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

爱我中华 为国献身

      伟大时代的历史使命已落到年轻一代的肩上,你们能够挑起来,而且必须挑起来。只有中华民族振兴,中国各方面的事业发扬光大了,那时你才可以在世界各国面前抬起头来;才能扪心无愧地对下一代或更下一代人说:“我们,这一代人并没有白活。”   钱钟韩――热工自动化专家。1911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