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快乐生活 > 生活方式 > 正文内容

浮躁社会需要快乐与意义的幸福

2008年09月09日
    9月12日《中国青年报》“冰点”报道,出人意料,去年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名叫泰勒?本-沙哈尔。 “在哈佛,我第一次教授积极心理学课时,只有8个学生报名,其中,还有2人中途退课。第二次,我有近400名学生。到了第三次,当学生数目达到850人时,上课更多的是让我感到紧张和不安。特别是当学生的家长、爷爷奶奶和那些媒体的朋友们,开始出现在我课堂上的时侯。”本-沙哈尔成了“哈佛红人”。校刊和《波士顿环球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积极心理学课在哈佛火爆的情景。
  幸福更不是香车宝马、别墅楼群。 “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泰勒?本-沙哈尔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快乐与意义”,就是注重将自我事业建立在高尚、奉献、主动、积极的服务社会的使命感上,奠基在兴趣、热忱和激情中,注重将自我奉献与服务大、自我情趣与工作热情联系一起。如此,工作主体才能拥有不知疲倦的奉献激情、精神快乐和创造性状态。自我不再是适应制度和“精神奴隶”和“工作机器”,不会轻易出现“工作懈怠”和疲于应付,就能生出较高的幸福感。
  英国哲学家休谟说:“所有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可看看多数人的工作学习目的、意义,更在用一种攫取、索取、贪婪、回报等盲目奔波的心态对待工作,工作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奖励认同。这种过分世俗、过分功利的心态会抵消人们的工作热情,产生工作懈怠和应付情绪。依靠成绩支撑幸福感,成就总有低谷期,难以满足工作主体不断提升的欲望指数,幸福感成为虚无。
  更有甚者,在成功学称为万众一心的进军目标的时候,路径和手段也就会呈现“毒药化成份”。就像《新周刊》提到的,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消费主义、性自由和成功学。“成功学以速成为噱头,以名利为药效,误导急于走捷径成为人上人的年轻人投身其中,投机成瘾”、“在成功学的逻辑中,如果你没有赚到‘豪宅、名车、年入百万’,如果你没有成为他人艳羡的成功人士,就证明你不行,你犯了‘不成功罪’”! 什么来钱快就干什么等。所以就产生了暗箱操作、不择手段、铤而走险、买空卖空、营私舞弊、厚颜无耻、官商勾结和因阴险毒辣等。他们得到了物质,却在追逐物质的过程中失去了明确、高尚和本真情趣,疲于应付、得过且过、没有目的、方向迷失。人在利润和成功面前,成了不厌其烦的机器,成了高速旋转的“物质齿轮”,没有了同情、宽容、感谢、慷慨、朋友、情感和自豪,“人们衡量商业成就时,标准是钱。用钱去评估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所有与钱无关的都不会被考虑进去,金钱是最高的财富。但是我认为,人生与商业一样,也有盈利和亏损。” 幸福指数才会非常低。
  据报道,中国的GDP近年一直呈高速增长。但是,幸福指数并没有同步增长,根据荷兰一位教授对中国三次幸福指数的调查显示,1990年中国国民幸福指数为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2005年12月,美国公布的最新幸福指数调查显示,中国排第48位。(〈赣州晚报〉)个体幸福感不断缺失,焦虑、压力和不良现状越来越多,社会将会形成“幸福大萧条”,这绝对不是枉谈。
  据报道,“有一项研究,是针对医院清洁工的。一组人觉得自己的清洁工作很无聊,没啥意义;但另一组人,觉得很有意义,做得很投入。他们看待工作的角度更高,并在其中找到了意义:我不仅仅是个倒垃圾和洗衣服的人,正是我的工作,让医院正常运转,帮助病人更快地康复”。也就是,从更深层的精神意义和社会意义赋予工作精神价值,提升职业的使命感,自我幸福感就能得到提升。这对于我们时下的工作浮躁、挑肥拣瘦、过分追求待遇和物质回报(很多过分追求因为不能达到反而会影响降低内心平衡感,导致幸福感缺乏)是一个善意提醒。
  幸福工程的构建,除了需要政府注重提升公民的精神幸福指数,创造和谐完美的社会、政策外在环境,更在于自我调节、精神感官和社会感觉。所以,幸福心态不仅是一种社会奉献,还是自我精神生活质量、内在愉悦的投资和经营。这种一举数得的行为有必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多一些心理调节,少一些不闻不问;多一些精神追求,少一些物化崇拜;多一些意义追求,少一些沽名钓誉,“具体地说,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幸福树苗”就能茁壮成长。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浮躁社会需要快乐与意义的幸福” 的相关文章

用科学的方式生活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人文社科系主任项扬教授就生活方式是否需要科学谈了自己的看法。   研究表明,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个人行为与生活方式、环境、生物遗传和医疗保健服务,其中个人行为与生活方式占50%,环境占20%,生物遗传占20%,医疗保健服...

积极生活

  如果拿西蒙・波伏瓦(1908―1986)和汉娜・阿伦特(1906-1975)做一个比较,后者的不同寻常的本色才更充分地显示出来:西蒙・波伏瓦通过她的种种实验――包括文本方面的以及与萨特的关系等,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她个人的存在,一个叫做西蒙・波伏瓦的人曾经以这样那样的惊人骇俗的方式在这个世界上出...

专家谈睡眠的姿势

    俗话说,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觉。实际上,如果你的睡眠出问题,这三分之一的时间,也会大大影响你另外三分之二的活动时间。   根据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心理学家指出,高素质的睡眠,应该经历4至5轮的熟睡过程,才可让身体有机会好好地进行新陈代谢,恢复体力,提高免疫能力,并有助于加...

心理医生提出的七条幸福法则

      1. 要全心地爱你所爱的人。尽量多地与他们在一起共度光阴,你就会有幸福感。   2. 要树立敬业精神。如你喜欢自己的一份工作,那就应倾其全力多做贡献,若不合心意,则应设法做出调整,这对社会和个人都有好处。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与工作打交道,绝不可使...

新知青,旧疾病

      新一代知识青年,面对前所未有的社会压力,几乎成了被压垮的一代和中年知识分子一样,新一代知识青年也同样面临着社会的转型期,所幸的是,他们几乎从大学时代起就开始感受到了转型之痛,因此适应社会比已经定型的上代人要容易一些,加之他们的身体正值旺盛期,所以...

穷人是幸福的绝缘体吗?

    “不做欲望的奴隶,要做梦想的主人。”我想说,任何一位能让自己的视线越过某些世俗标尺的人,都有理由心怀骄傲。因为,遮蔽你未来的是欲望,而照亮你前程的,是梦想。   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位谈到“精神生活的贫乏”这些酸词时,座中好几位“工作不错家庭不错心情也不错”的女士忍不住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