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精神 > 学习成才 > 正文内容

读书贵在“习惯成自然”

2020年05月03日
 

 

  又是一年4・23世界读书日。前几天,接一位编辑电话,她要我结合自已的读书经历谈谈对读书的看法。我说,人本质上是文化动物。书,是人所必须吸收的文化滋养品。古哲有言:“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不读书缺乏文化的人,更成了“没有灵魂的躯体”。世界所以设立读书日,就在于倡导推进人们的读书活动。

  读书最好是要形成自觉的习惯。我小时读过私塾,旧式教育上有着死记硬背等毛病,但通过每天的背诵,以及朗朗读书声的薰染,却培养了我的读书习惯。一开始只是囫囵吞枣的内容,也慢慢会化作文化的营养流在血脉里。我没有在大学读过文学,却走上文学写作与文学编辑的道路,就与我儿时熟读一些古文名篇有关,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也。

  有了读书的习惯,就会挤时间读书。我17岁参加革命,没有上过大学。但我习惯了边工作边学习,一直与书为伴。上世纪50 年代初,我在华东团校学习与工作,读了一些革命史和马列著作,促进了我的革命人生观的建立,并从中感悟到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我觉得观点和方法比结论更重要。它使我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有了一把较好的“解剖刀”。

  1956年在“向科学进军”的口号下,有些大学提出了建立副博士学位制,校外青年也可参加考试,受其鼓舞,我选修了新闻、哲学两个专业。虽然这项计划一年后取消了,但也让我读了一些相关的书。

  1958年后,出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长篇小说出版高潮,新文艺出版社打算编辑一套“读书运动辅导丛书》,邀我评论周立波的《山乡巨变》,由此激发了我对文艺理论的阅读与研究。其时常常挑灯夜战,忙到东方之既白。小书出版后,周立波写信给我要将其作为附录收进他的单行本,给了我很大鼓舞,激励我从此进一步打开文学之门。

  此后,我到出版社工作,由于有了读书习惯,就“近水楼台先得月”,得以亲近较多的书。就我的感触来说,读书贵在“习惯成自然”,像吃饭喝水一样,成为生活的必须。但人生苦短,又面对良莠不齐的图书,读书要有选择,不要“跟风”,不要“拿到篮里都是菜”,宜多读经典名著,多读有益于自已修养和工作的好书。同时,读书要带脑袋,把学与思结合起来。自然,也可以读些消遣的书,但那只宜“随便翻翻”。

  要我推荐书目,我认为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都可根据自已的需要进行选读。对国人来说,《论语》《孟子》《古文观止》以及唐诗、宋词与《红楼梦》,则应是必读书。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读书贵在“习惯成自然”” 的相关文章

专家

      一个民族拥有的行业专家越多,对于民族发展越有利。一个人如果能成为行业专家,就不必愁生计。   只有投入较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技术,才能成为专家学者。只有不断学习行业的先进技术,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在发达国家,国民普遍喜欢钻营专业技术和业务知识。在我国,...

终生高效学习

      有些人说:“年过半百,还读什么书呢?”这是错误的。任何年龄都需要学习,只不过是选择什么内容而已。即使不想事业进步,中年人也应读一些保健书籍(因为中年的健康多变)和一些提高生活质量的书,这并不难做到,却非常有益。   据有关资料介绍,假定人在18岁...

保护学生免遭心理污染

    我们正处在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社会现象纷繁复杂的年代,许多事情的是与非,对与错,已经没有简单的标准与答案。处于人生成长特殊阶段的中学生,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和鉴别力,有时表现得偏激逆反,而且喜欢模仿,极易受环境的影响。此时,漠然放任或不适当的教育方法都可能引...

阅读,让全民族精神起来――全民族阅读宣言

    2002年底,鉴于对国民阅读量严重下降的忧心,高子阳、袁卫星教育在线网站上的一批著名教师在网上发起,后得到了人民政协报、首都各大报刊和各大出版社的支持和响应。 时代需要一声号角,催醒亿万人民的奋进; 民族需要一面铜鼓,擂响华夏儿女的精神。 审视天下大势,纵观古往今来...

人是训练出来的;人才是折磨出来的

  人为什么一定要传播正能量?物理学告诉我们,自然界是有磁场的:一个人,信念变了,德行就变了;德行变了,气场就变了;气场变了,磁场就变了;磁场变了,风水就变了;风水变了,运气就变了;运气变了,命运就变了。所以,改变命运真正靠的是自己的正能量,厚德载物。内心善良、柔和、宽厚,相由心...

求,得,知,信

      某君与张中行、启功二位先生有旧交。一日他去张中行先生那里求题字,张先生写了“学之所求,不信重于信。”尔后,他又持字去启功先生那里求赐墨,启功先生即写道“学之所得,不知多于知。”     两位先生的题字如天设地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