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43页

滕代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20年06月09日37
  1974年11月30日,滕代远病危,当亲人们都来看望他的时候,他已说不出话,只能努力用手指了指桌上的铅笔。纸笔送到手上,他几乎使尽全身力气,写下了“服务”二字。这不仅是滕代远留给子女的最后遗嘱,也是他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心尽力的真实写照。 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

万里的政治担当

2020年06月09日33
    2015年7月15日12时55分,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万里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9岁。 悼念这位老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句耳熟能详的"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这是在80年代耳熟能详的民谣,然而今天,我们却应该重新审视这位政治...

一代结构大师林同��

2020年06月08日27
    1912年11月,林同�Τ錾�在福州城内乌石山下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原名林同�Γ�后接受老师茅以升先生的“既好懂,又代表��黄子孙”的建议,将“�Α备奈�“炎”。他的祖籍是福州福清的东瀚乡云庄北窗,一岁时随父母举家迁往北京。在北京汇文中学念书,成绩是全校...

82岁中科院院士汪品先:我为什么要三下南海深潜?

2020年06月05日28
    今年5月,82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搭载“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深潜器,9天内在南海完成3次下潜,成为“深海勇士”号深潜年龄最大的“乘客”。这位耄耋老人对于海洋事业和科学探索的热爱,令人动容。与此同时,汪品先还用自己身体...

记师昌绪院士:从材料科学家到战略科学家

2020年06月05日30
  1月14日,人民大会堂铺着长长的红地毯,鲜花簇拥,喜气洋洋。一位九旬高龄的长者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就是著名的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两院院士师昌绪。 之前,这个奖的得主也是一串显赫的名字――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王选、杂交水稻专家袁隆...

贝聿铭与中银大厦 建筑背后贯穿一条神秘的线

2020年06月05日32
    贝聿铭 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在他卓越建筑的背后,贯穿着一条神秘的线,这就是为贝氏所独有的设计方法。     设计中的人员分工   在美国,社会分工很细,每方面的工作都会有专门的人员从事,基...

建筑大师贝聿铭谈建筑风水

2020年06月05日35
  杨澜:贝老,您相信建筑风水吗? 贝聿铭:建筑师都相信建筑风水的。不是迷信的建筑风水,建筑风水有好几种,比如说我们建筑要摆房子,要背山傍水,这也是建筑风水。我觉得建筑风水我们应该相信的,可是建筑风水如果弄得太过分一点,那就变成迷信了,这个我反对。 杨澜:您在香港设计的中...

两弹元勋郭永怀:烧成焦尸仍抱紧核武数据,一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2020年06月05日29
  “华夏脊梁民族魂,一心无悔献微身。”这只是许许多多赞颂两弹元勋功绩的诗句中的一句。可以说,如果没有“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的综合实力。它的成就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记得,但你是否还记得它的那段历史?无论记得与否,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段关于“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

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 她轰动了世界 低调了一生

2020年06月05日35
    何泽慧是个了不得的女性,光她的头衔就有一大串: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物理是相当难学的,一般也都是男生的天下,一个女孩子怎么会在这条路上一条道走到底呢?   家族显赫学霸辈出 &n...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2020年06月05日29
    他曾被美国政府监控5年; 他一个人能抵得上5个师! 一张旧船票,一把旧吉他, 他的去留如此牵动世界的目光; 一个誓言,一份约定, 他的内心有着怎样始终不变的情怀?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