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45页

“人淡如菊”的华裔女建筑师

2020年05月21日45
  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该奖章是表彰她作为建筑师、艺术家环保人士的卓著成就,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她――就是林璎。   林璎印象:出自名...

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家仲

2020年05月20日35
    如很多地方都有政府广场,旁边是政府大楼,这是形成政权空间的需求;宗教建筑需要有让教徒活动、满足其膜拜顶礼的空间。学校、医院、音乐厅、体育场所、写字楼等不同的建筑空间也均由其不同的心理需求决定。因此,刘家仲经常告诫年轻人,建筑设计行业是技术性的服务行业,要通过...

见证一个建筑师的梦想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东

2020年05月15日30
  梦想开始的地方   1963年,王小东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他的毕业志愿填写的是“新疆”。王小东之所以选择新疆,缘于一颗浪漫的心。他被新疆奇异的戈壁、雪山、森林、牧场吸引,放弃了留在东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 刚到...

吴良镛:不负凌云万丈才

2020年05月15日56
    “我毕生追求的就是要让全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吴良镛就是怀着这样一颗赤子之心,倾力投入。 前不久,90岁的吴良镛教授获得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荣誉――国家最高科技奖。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稍微停歇一下,放一...

何镜堂:视建筑创作为历史的责任

2020年05月15日65
  年逾七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有多忙?   由于设计的作品遍布全国,又常被邀请到各地讲学交流,近几年他每年都乘飞机100次以上;他担任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和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院长,除出差外,每天都会来到学院,常与同事、学生开会讨论到深夜…… 虽然繁忙...

殷鸿福:问道争朝夕治学忌功利

2020年05月14日28
  论文搞短平快,创新性成果少,缺乏团队精神,迷信所谓学术权威,崇信洋教授洋成果等。 这些现象会让学术生态“滋生病菌”。 “舍得了功名,耐得住寂寞,坐得稳冷板凳”,这是中国地质大学殷鸿福院士给当代学术开出的“药方”。今年夏天,84岁高龄的他不顾35摄氏度的高温,奔波于全国各地讲...

林俊德:他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

2020年05月14日31
  国庆前夕,经中央军委批准,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为全军挂像英模。这一刻人们再度记起了这个名字。此时,距离林俊德去世已经整整6年。 某试验训练基地原研究员林俊德院士,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就像扎根大漠的胡杨,他在戈壁滩一扎就是52年,参加了...

武向平院士: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宇宙

2020年05月14日31
    “我们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坚持自主研究和国际合作相结合,以实现望远镜单口径和干涉阵列的协同发展。”武向平表示,“不过,中国参加SKA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宏伟科学目标和取得丰硕的科学回报,那也是我们参加SKA的最终目的。” 浩瀚苍穹,带给人类永恒的好奇;仰望星...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一生为通信技术创新不停歇

2020年05月14日31
    武汉武昌南望山脚下的武汉邮科院家属区,一栋上世纪70年代的两层楼房。推开锈迹斑斑的铁门,小院里种满了丝瓜、辣椒等,几只小花猫生活在树藤下,陪伴着赵梓森享受平静的晚年生活。如果不是家中挂满墙的荣誉证书,很难相信眼前这位普通的老人就是“中国光纤之父”。 《科学...

茅以升:人贵自立 勤奋为桥

2020年05月13日47
  2011年7月23日,杭州钱江三桥引桥塌了,距离它建成通车不过14年。但是与它同江一望的钱塘江大桥,70多年来任凭风吹浪打,岿然不动。在这座桥上,动车可以跑到时速120公里,汽车也可以跑到时速100公里,40吨、甚至60吨重的汽车也在桥上跑。现在这座大桥日通行汽车超过一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