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44页
大国脊梁――回忆赵九章先生
2020年06月05日34
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在这一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背后,是许许多多筑梦人不懈的努力与无私的奉献。因为他们的舍,才获得了国家的得,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大国脊梁。 1968年10...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坎坷人生
2020年06月05日57
袁隆平由于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被国际同行誉之为“杂交水稻之父”;因此获得了国内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特等发明奖,并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拯救饥饿奖”等8项顶尖级国际大奖。去年一家知识产权机构评估袁隆平的无形资产总值高达一千多亿元人民币。然而在荣...
钟南山养生经:最关键的竟然不是运动,而是…
2020年05月24日61
虽年近八旬,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依然身手矫健、声如洪钟。昨天,在一个讲座上,他抛出一条“秘密”:“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我们一直以为“生命源于运动”,谁曾想,经常被忽略的心理状况竟然也这么重要!那么,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来了:...
钟南山,一个狠角色
2020年05月24日37
3月2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公告,对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进行公示。在国家科技奖创新团队奖评选中,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获得提名。 17年前的2003年,非典疫情在北京爆发。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冲锋在前,主动要求“把重病患者都送我这里来”。2020年春...
探测火星就是探索地球的未来 ――对话我国火星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万卫星
2020年05月22日29
对话时间:6月5日 对话人物:万卫星 ●人物简介 万卫星,1958年生,湖北天门人。空间物理学家,我国火星探测计划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2011年当选中科院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万卫星:打造新平台 推动地球科学与行星科学融合
2020年05月22日26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是繁衍文明的母亲星球。脚踏苍茫大地,头顶璀璨星空,人类在凝视中深思,在仰望中求索,千年万年从未停止。然而,其思愈深,其惑愈多。 二十世纪以来,对地球科学的研究逐步进化为通过各种观测手段定量研究地球表层和内部的主要物质组成和运行规律。...
张�D: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师
2020年05月21日29
一提到北京,除了天安门和故宫,人们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北京饭店、友谊宾馆、钩鱼台国宾馆等这些极具民族风格的建筑了。而这些代表我国建筑最高成就的作品,正是由享有“国家设计大师”、“中国建筑泰斗”美誉的山东人张�D设计的。 两位名师...
听张�D谈建筑设计哲学
2020年05月21日33
1989年10月19日,我们到张�D总建筑师家中请教。虽然已是78岁高龄,但他仍然在建筑设计一线工作,家中的会客室里还摆着绘图板。他兴致勃勃地接待了我们,讲述了作为建筑师座右铭与设计哲学的一席话。 张老在这次谈话中反复强调周恩来总理对其建筑设计的两次指示。一次指示是针对北...
马清运:天生就是建筑师
2020年05月21日48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建筑师,却还没有对收敷支出给予把握的时候,那么你还没有达到建筑师的境界。建筑师是一个非常综合的角色,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具有很强的经济意识,如果你没有经济意识,你就不能成为建筑师,只能当个建筑学生而已。” 我是马清运...
中国建筑设计界的领军人物:何镜堂
2020年05月21日48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扩建工程,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北京奥运会摔跤馆、羽毛球馆,中国市长大厦,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何镜堂院士的名字,和一大串着名建筑连在一起,其中任何一栋,都让人心生景仰。 何院士是中国建筑设计界的领军人物,可他的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