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81页
吴良镛:望百之年,未曾懈怠
2019年05月31日31
核心阅读 他是一位建筑学家,从1945年起,面对战后的满目疮痍,立志建筑事业,经历城市规划变迁,风雨半个多世纪。 他是一名大学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投身科研,矢志“匠人营国”,致力“谋万家居”,思考没有至尽。 我们走...
黄旭华:在国家需要中找到人生方向
2019年05月31日30
今天的青少年一代或许难以想象,被外界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院士中学时代“一再输在起跑线上”。 在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即使是身在殷实的杏林之家,黄旭华(当时的名字叫黄绍强)也曾几度无学可上――小学毕业后辍学半年多,初中只读了两年半,高中仓促毕...
陈俊武:无怨亦无悔 浩海又启程
2019年05月31日31
4月12日上午,中国石化洛阳(广州)工程有限公司,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组织的学习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在这里举行。 陈俊武是我国著名的炼油工程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煤化工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座谈会...
倪光南:5G时代,开源芯片将成为新的潮流
2019年05月30日23
3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拥抱5G连接未来”思客会举行,本次活动由新华网主办,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作为智库支持,新华网海南分公司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发表了题为“突破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的主旨演讲。 ...
任正非:我的导师就是毛主席
2019年05月30日40
任正非自述: 我们这一代人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身上烙上了毛泽东时代的深深印记,对理想抱负狂热追求,充满激情而又不乏理性,似乎人生的目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奋斗拼搏来达到一种自己向往的理想状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我对毛泽东的理解和传承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模仿...
丘成桐:中国需要更多一流本土数学家
2019年05月30日32
“上世纪50年代,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对我们这一代人是非常大的激励,觉得中国人也能出人头地。现在有第二个问题必须要突破,即是不是在中国本土培养的。”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在第七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表示,希望在中国的土地上培养出更多一流的数学家。...
丘成桐:不拿中国薪水,要帮中国成为数学强国
2019年05月30日30
丘成桐是谁? 他有数学王国的“凯撒大帝”之称, 33岁就获得素有数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 此后,几乎拿遍了数学界所有的大奖。 他是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上海交大校长林忠钦院士寄语学子:坚守成大器
2019年05月30日51
3月3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作了题为《人生无捷径坚守成大器》的讲话,深情寄语2019届毕业生。 林忠钦表示,从上海交大出发,你们既是备受行业和学界期待的新生力量,也注定会成...
探访中国两弹城:历史天空永远镌刻他们的名字
2019年05月29日27
夏日川北,群山环绕,苍松翠柏。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长卿山的中国“两弹城”曾经很神秘。记者近日来到这里,近距离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被称为“精英门”的正大门上,“两弹城”三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门柱上刻着“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
92岁黄克智:成就出于勤奋
2019年05月29日31
人物小传 黄克智:1927年7月生于江西南昌,著名力学家与力学教育家,长期从事弹塑性力学、薄壳理论和塑性理论的研究和教育工作。他在压力容器、智能材料本构关系、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可伸展柔性电子元件力学等研究中,做出了重要成就,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