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31页

张文裕:学成只为报效祖国的院士

2024年02月12日39
    抗战爆发,他向英国剑桥大学申请提前考试,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与同胞同仇敌忾;新中国成立,他排除万难回国,多次联合其他科学家向国家建议,促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弥留之际,他捐出10万元给希望工程建小学,是当年希望工程收到数额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张文裕:建设中国自己的高能加速器

2024年02月12日40
    张文裕(1910.1.9―1992.11.5),著名高能物理学家,中国宇宙线研究和高能实验物理的开创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首任所长。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世界上第一个发现μ介子的科学家。张文裕在奇特物理原子领域作出了开拓性...

震撼!两弹一星女科学家王承书的传奇人生!

2024年02月12日37
    她为祖国拒绝诺贝尔奖,“抛夫弃子”隐姓埋名30年之久,却被世人遗忘。 所有人都知邓稼先、钱学森,唯独不知道这位女英雄,她就是中国研发原子弹的核心人物之一王承书。 王承书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这位在科技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在原子能科研...

寒凝雪炼绽红梅 ――“奇异原子”的发现者张文裕

2024年02月12日41
    张文裕(1910-1992),福建惠安人,中共党员,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前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中国组组长。他是我国宇宙射线和高能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为我国高能物理研究...

从寒门学子到剑桥博士,张文裕邂逅王承书,夫妻院士奉献科学一生

2024年02月12日51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从而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而在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过程的背后,是一大批科研人员的艰辛付出。作为高能物理学家,中国宇宙线研究和高能实验物理的开创...

董明珠:文化与追求, 决定一个企业的输赢

2024年02月11日47
    坛主小传   董明珠 格力集团董事长兼格力电器总裁   核心提示   ● 不要说产品是同质化,即使所有人穿戴一样,因为你的思想不一样,同样不能说是同质化。  ...

孙正聿:马克思与我们

2024年02月11日49
    演讲人:孙正聿 演讲地点:吉林大学第三教学楼 演讲时间:2016年4月   孙正聿 1946年11月生,哲学博士,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创新不仅凭兴趣,更要有使命感”

2024年02月08日34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对科研人员来说,创新从何处来?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在今日之中国,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科研人员有强烈的使命感。 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科学家必须有矢志...

中国正步入科学起飞期

2024年02月08日30
    在全球科技发展版图中,美国处于遥遥领先地位已有120年,日本则在近40年成绩十分亮眼,截至2023年年底,已有20位日本本土科学家拿到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但是,从更长的历史时段来看,美、日都属科学后发国。它们为何能后来居上,比肩甚至超过英、法、德等科学原发...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创新是一个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

2024年02月08日34
    农业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粮食生产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与创新。就拿水稻来说,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近几年,水稻产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水稻品质也逐步改善,这一切都源于农业科技的底层支撑。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人才。要成为农...